返回

风起代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四十七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1/2)
        巡视、安抚一番漠南诸部,东征大军解散,拓跋珪自领五千禁卫、四万俘虏回京。

        大军回到盛乐之时,已是入冬时节,好在今岁气候较去岁略暖,才没有发生非战斗减员。

        隆冬之际,百事萧条,朝臣也没有组织百姓大张旗鼓迎接王师,这主要拓跋珪推崇简朴的谕令起了效果。

        至少,暂时抑制住了奢靡之风。

        禁卫军将士的赏赐已于牛川发放,拓跋珪当即着令各归各营,后续的轮休、补缺自有四军主将负责,倒是再不用魏王亲力亲为。

        下马向张衮、燕凤、张恂三人部署完奚民的安置事宜,讲完之后,拓跋珪直奔王太后帐,他心中挂念贺兰氏病情,连征袍也未来得及解下。

        离帐越近,拓跋珪心中的亲切之感愈胜,闯帐而入,长拜及地。

        “阿母,孩儿回来了!”

        “回来就好!”贺兰氏气色仍有些衰败,精致秀美的五官上带着倦意,微阖的丹凤眼溘然睁开,目光转成柔和,口中呢喃一声,尽显慈母姿态。

        望着拓跋珪脏兮兮的白色征袍,她的心中不由浮现疼惜之情:“你如今是当了大王的人,怎么还跟幼时一样毛毛躁躁,须知世间事,欲速则不达。”

        “母亲教诲,孩儿谨记!”拓跋珪笑笑,摘下缨盔交给侍奉在一侧女婢,温声说道:“孩儿听说母亲病情仍未好转,便先赶过来了,这身铠甲我已经穿了两年,甚是合身,一点都不碍事。”

        打量许久,贺兰氏轻轻招手:“近前来,让为娘好好看看你。”

        拓跋珪顺着她的意思,缓步进至她身前两步,贺兰氏伸出纤纤十指,抚过他清癯的面庞,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珪儿,你受累了……”

        “以前,娘总希望你能够光复祖宗基业,中兴国家;可自大军出征以后,娘又提心吊胆,希望你是个普通牧子……你说,以往是否是我太过自私?”

        感受到母亲掌心温柔的触感,拓跋珪垂下的眼帘抬起,望着贺兰氏眼角隐现的鱼尾纹,内心感到些许苦楚,泫然说道:“《淮南子》有言,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我又怎会将之视为自私,您是我一生之中见过的最优秀、最值得尊敬的女人”。

        贺兰氏哑然失笑:“真话?”

        “我发誓!”拓跋珪毫不犹豫答道,声音如同兽炉中袅袅升起的暗香,缥缈在方寸之间,令人不由自主的信服。

        对于贺兰明月,拓跋珪心中唯有敬爱二字。

        贺兰氏闻言,眉梢渐渐挂上一丝喜意,拓跋珪轻轻握住她的纤纤素手,眉宇之中的担忧之意掩盖不住:“母亲,近来感觉身体如何?”

        “偶感风寒而已,没有大碍,珪儿勿要担心。”

        “儿常见母亲为病痛困扰,又怎能不担心。”贺兰氏越是表现得淡然,拓跋珪越是感到愧疚,偏偏又无能为力,如今魏国根本没有一个医术像样的医师。

        看着眉头紧蹙的拓跋珪,贺兰氏满怀欣慰:“只要你能于闲暇时间,履及一二,母亲便知足了。”

        拓跋珪听得心酸,恭顺的点点头:“母亲放心,往后的日子里,儿定随侍在侧。”

        贺兰氏先是深深一叹,继而摇头:“你虽然是我的儿子,却也是大魏的国君,你身负十数万百姓,一举一动关乎社稷安危,神器更易,汝当以军国大事为先。”

        贺兰氏终究是理性之人,见状,拓跋珪沉吟几许,主动说道:“觚弟于术数一道上颇有建树,我打算让他回到盛乐担任大司农,掌管仓储委积,如此,即便孩儿出征在外,母亲身侧也有血肉至亲陪伴。”

        “朝政之事我已不再过问,诸事皆任你处置,不过娘听说过一句汉家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望你引以为戒!”

        拓跋珪颔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