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本炼炁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章 猴子山的小道观(1/2)
        猴子山位于腾越县西面,因以前猴子大量出没而得名,一气观便是坐落于猴子山山顶人迹罕至之处。

        它占地不到两亩,主殿大门与山门合二为一,左右两侧分别是祖师殿和药王殿,这规模连那些开山门接待香客的普通小道观都比不上,怪不得在本地都名声不显。

        周庆推开虚掩的大门进了主殿,里面没有人,只有三清像前的供桌上青烟袅袅。他没有在这儿多耽搁,而是快步走向大殿后方,拉开一道门走了进去。

        看样子这家伙在这儿很是熟悉。

        大殿后面是一进院子,这里是寮房(道士们起居生活的地方)所在,建筑格局和普通民居的三合院差不多,不过面积较大,院坝边上还栽了几棵银杏、几棵山茶和几丛杜鹃。

        院子里阳光斑驳,树影婆娑,鸟语蝉鸣。

        一名年约五旬的中年道人和一名十五六岁的小道僮正蹲在地上晾晒药材,这时听见开门声,都抬起头来向周庆看来。

        “师叔!”

        “小庆,你来了。”

        中年道人就是刚才辉哥口中提到的贝礼先生,他姓寸名贝礼,是一气观的观主,也是周庆的师兄,小道僮吉生则是他的徒弟。

        “师兄、吉生,在晒什么药呐?”

        “黄草花。”寸贝礼站起来拍了拍手,“花期快过了,这几天采了不少,得赶紧晒干。”

        黄草花就是铁皮石斛开的花,野生的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一斤干货市场上售价高达三四千元,花因为产量低,价格更高。

        一气观的道人每年光是采摘野生铁皮石斛和石斛花售卖,就能收入好几万元,这也算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师父呢?到哪儿去了?”

        “师父三天前就已经闭关,不过他知道你今天要上山,等会肯定会出来。”

        寸贝礼和周庆的师父李逸云已经将大六壬术修习得炉火纯青,这种小事都用不着推演,随便算算就能知道,周庆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师兄弟两个年龄相差了三十多岁,但寸贝礼对这个小师弟极为关切爱护,师父还没出关,他便开始考较师弟的修行,周庆有什么疑惑不解的,也正好向师兄请教。

        他拜入师门已经四年,但所谓“法不轻传”,据师兄透露,在收他为徒之前师父已经暗中考察了他一年,饶是如此,拜师之后一年内师父也没传他什么修行之法,只是给了他许多道经让他熟读。

        即便是师父传授玄门正法之后,若非是十分晦涩难明之处,师父也绝不会再讲第二遍,如果去问,多半是闭口不言,要是问上第三次,绝对会被骂个狗血淋头!

        理由很简单历来修行有成之人,若不是有大气运之人,便是天资卓绝之辈,如果他连这些入门之法都不能理解,那还不如洗洗睡了。

        因此,在修炼一气观真传的真一青龙剑桩的三年时间里,指点他最多的不是李逸云,而是师兄寸贝礼。

        “师兄,我前些时日在网上看到某个佛门大师说修行百日筑基,要坐满三千五百座,资质上佳者只需七七四十九日,资质稍次者也只需两个七七四十九日,大概是百日左右,所以称为百日筑基。”

        “我现在练青龙剑桩都已经两年了,师父还说我筑基未成,到底是我太笨还是咱们的功法太难?”

        “百日筑基?”寸贝礼拂了拂颌下半尺长的胡须,随口念道“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这是道家功诀,和佛门大师有什么联系?”

        “小庆,玄门丹书讲‘百日筑基’,‘百日’为虚指,并非实为‘百日’,你读了那么多道经,难道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况且佛家坐禅、道家打坐都是静功,而咱们主修的却是桩法,并且两者之间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