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启完美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六章 路子(1/3)
        周湾村地处榆林镇边缘,离镇中心约莫二十多公里。

        村子不大,一共也就百来户人家,其中年轻人最出名的,就属村头的于金明。

        年轻人有想法,肯吃苦,聚集了村里几个同龄人,在镇上时不时接点活,日子过的也算滋润。

        从吃早饭开始,于金明有事没事就在父母面前转悠,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纠结模样,时间一长,谁都看出有问题了。

        下雨天,不用去地里,于父斜眼看着儿子,终于有些不耐烦,“今儿咋地跟丢了魂似的,娃儿你没发烧吧?镇上没活干了?

        于母在堂屋挑拣晒干的黄豆,闻言抬起头,脸上露出仿佛已洞察一切般的微笑“八成啊,是想要我们找人提亲吧,昨晚都还去找了人潘家的女娃……”

        “没有没有。”于金明连忙摆手否认,继而下定决心般咬牙道“爸,我想买车。”

        买车?

        老两口交换一下眼神,都没有开口说话。

        反正都已经说开了,于金明索性摊开自己的想法“这两天泰禾那里要买车的人不少,隔壁村有人昨天就下了订金。爸,我想好了,要不了多久,就能把本收回来,以后也算是多了条赚钱的门路。”

        “那不行,你赚的钱要存着给你娶媳妇用的哩。”

        于母首先开口反对,理由无可辩驳。

        天大地大,娶媳妇要存钱最大,每年彩礼价格节节高涨,现在都已经近万了,再加上要盖新房买三电等等,没个两三万,根本拿不下来。

        儿子打什么主意,老两口哪里会不知道,这几天电视广告和传单漫天飞,整个榆林镇都在议论泰禾米厂招编外司机卖车这件事。

        说的很有诱惑力,拿两万买一辆车,就能享受泰禾米厂合同工的待遇。车辆保修,每拉一车粮食,检验达标就能拿到三十块运费。

        只要稍微勤快些,一天跑两三车轻轻松松,加上来车也是自己的,一年赚个万把块似乎没啥问题。

        这账怎么算都是好事,一时间,整个榆林镇都在议论泰禾。

        于家老两口听过就算,只是没想到儿子居然动起了脑筋。买一辆车要两万,平常人家,谁买得起啊。

        见母亲拒绝,于金明有些着急,忙不迭找父亲求援“爸,咱干泥瓦匠,在镇上根本没个安稳饭吃。这买了车虽然暂时花了一大笔钱,但多了条来钱的路子啊。再说了,人家可是包修的,我有空还可以自己跑运输……”

        的确,他是准备以自己跑运输为主,现在镇上的几个物流点那么忙,不怕找不到活干。

        于金明巴拉巴拉讲述买车后的种种好处,可他父亲却闷头抽烟,似乎琢磨什么。

        毕竟,两万块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是辛辛苦苦存了好几年才攒起来的。

        像其他大部分同村人,有些连合同款都快交不起了。

        就这么拿出去买一辆车,确实舍不得。

        吐出一口烟雾,于父恋恋不舍地丢掉已经快烧到过滤嘴的烟蒂,摇摇头“儿大不由爷,反正都是你赚的钱,怎么花你自己看着办。”

        言下之意,算是答应了于金明要买车的提议。

        于金明大喜。

        “他爸,你……”于母有些急眼。

        于父摆摆手,打断老伴的话头“娃要做大事咧,别拦,车买来也是家当,随他吧。”

        好歹也是一家之主,这话算是一锤定音,于母虽有些怨言,终归还是擦擦手,回房拿出一张暗红色的存折来。

        这大同小异的一幕,在榆林镇许多家庭上演,所不同的,无非也就家人的支持力度大小罢了。

        以农业为主的榆林镇,与粮食相关的大小产业不少。

        米铺、酿酒坊、粮食加工厂、炼油作坊……

        其中,这几天泰禾米厂的风头一时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