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马南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五十章 南风不竞(2/3)
      此刻,炎龙河畔,大傩之礼蓄势待发。南边步兵,以五十人为一队,每队占据十步见方的空间,队与队左右间距也是十步,望之约莫三千人规模,皆重衣两铠,一手持刀,一手持盾,铠甲斗具精练齐整,若使之沙场陷阵,必定势如破竹。

        反观北边,五百匹骏马,五百名武士,无论人马,皆身披黑色重甲,远望如一团浓密的乌云,随着狂风而动,即将席卷方圆。黑甲武士手中长矛,矛尖锋锐,闪烁着清冷寒光,正如他们此刻,皆冷冷地盯着对面那三千步卒,目光之狠厉,好似立即要择人而噬一般。

        朱荣嘴角溢出了一丝志得意满的笑容,悠然念道“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随着他话音一落,号角声骤然由高亢转为低沉,但敲鼓的节奏却更加急促,一声声,仿佛敲击在众人心头,一种憋闷又压抑的情绪郁积在胸口,浑身却是热血沸腾,到最后,几乎同时化作一声宣泄的吼叫声,汇集在一起,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而与之相呼应的,就是北边五百骑兵率先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南边的步兵不甘示弱,集结成战阵,以缓慢而坚定的速度移向前方。终于,骑兵强大的冲击力与步兵铁盾铸就的坚固防线,在长矛划出的一团团火花中,以最暴力的方式,狠狠地撞击在一起。水银泻地般的攻击,密不透风式的防守,不过顷刻之间,厮杀已入天昏地暗之境,激荡血色映照长空,仿佛染红了整条炎龙河。

        步兵指挥以战旗为令,变化交错间,军阵纵深随着骑兵冲击而变浅,突出前线正面宽度,待骑士入阵后,队伍重新合拢,形成方圆大阵。两翼齐出,以长矛突击外围,中间持盾者利用人数优势进行夹战,近身肉搏以刀砍杀。

        然而,骑兵凭借装备精良的马槊、马镫以及高明的骑术,正是一心“陷阵”而来。步兵意在合围,但骑兵却在正面突入后,急速掉头而退,随后重新冲击,并将侧翼作为重点,采用反复穿越的方式,出其后,反击其背,利用速度优势,对步卒造成大量杀伤。

        随着战事进行,骑兵总人数逐渐与步阵拉近,纵使指挥者使出浑身解数,却由于兵员数量锐减,导致战阵愈发难以维持,此消彼长之下,对骑兵的制约也越来越力不从心。相对应的,骑兵队伍却越战越勇,往返奔驰之下,步兵队伍被搞得七零八落,再也无法保持方圆大阵形态,空间也被不断压缩,失败的结局已在眼前浮现。

        元祐神采飞扬地看着骑兵与步兵血战场景,毫不掩饰眼神之中的激动。作为元氏子弟,纵然曾经纸醉金迷,也难以抹去骨子里豪勇好战的基因。尤其北朝对南朝一向皆拥有战略主动,心理上的优势,令历代魏国君主,都对战争充满了信心。这种信心,直到六镇起义风起云涌之后,才被逐步打破。但随着朱荣平定葛嵘,魏国转危为安,刚刚当上皇帝的元祐,自然踌躇满志,有心一扫胡太后执政以来笼罩在帝国上空的阴霾,甚至将来荡平九州河山,建立不世霸业。

        “大将军,秀川雄师果然名不虚传,其精锐之处,堪称天下无双。若与梁国一战,朕以为,这‘南风不竞’,必然能令萧寅老儿寝食难安,更吓破南朝军民的胆吧?哈哈哈哈~”

        耳闻元祐得意洋洋的话语,朱荣心中也对秀川健儿的能征善战充满了骄傲,但口中所言,却带上了几分慎重“陛下明鉴,这‘大傩之礼’,以‘南风不竞’为名,乃是因为南北交锋百多年,我魏国始终能将南朝压制。但臣以为,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南朝的力量。就好比,每一回大傩之礼,都是代表北方的骑兵击溃代表南方的步卒。但实际上,步卒真的不如骑兵吗?”

        元祐指着眼前的战场说道“场中步卒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指挥者亦无犯错,但结果还是让骑兵突袭陷阵得手,败亡只在眼前。这难道不是因为骑兵的质素战法皆胜过步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