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马南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四十六章 登临高台(1/3)
        三月三,午时至,炎龙河边,魏国历史上最为宏大也最为别扭的祭天盛典,终于正式拉开帷幕。

        说起宏大,自然是因为参与者的规模。宗室朝堂方面,自新君元祐起,丞相元镛领衔,除出镇各地、不在阳城的贵族王侯外,元氏皇亲及百官合计两千余人,几乎全数出席祭天盛典。而秀川胡族方面,以天柱大将军朱荣为首,麾下文武班底以及数万雄兵,里外三层,浩浩汤汤,惊天气势冲霄而起。毫不夸张的说,九州大陆最强悍的一股力量,正集结于此,纵然梁帝萧寅亲临,恐怕也要为之色变。

        而说别扭,目下场中除朱荣一方外,其余诸人的确充满了别扭的感觉。魏国自文帝薨逝以后,已甚少举行大规模的祭天典礼,每年腊日祭祀时节,无论宫中民间,也是例行常态,各家各户依礼祭祀祖先与百神。最热闹的举动,无非是击鼓驱疫,即逐除也。

        晋朝以来,三月三上巳节祭祀的传统已然废止,这一日,更多的只是衅浴祓除、曲水流觞而已。重启上巳节祭祀乃是一怪,事出突然毫无准备又是一怪,将皇族百官全部从阳城拉到河阴更是怪诞异常。众人心中多半不解,只好将之归结于元祐与朱荣意图立威,故而大张旗鼓,郑重其事。

        九层高台之上,元祐在朱荣、元镛等人的拥护下,一步一步登临绝顶。当他俯视足下巍峨终生,遥看壮丽山河之时,志得意满之情,终于也达到了巅峰。魏国天命,果然应在自己身上,昔年神秘相士无虚言也。

        就在不久前,“佛铸圣手”文世途驾临河阴。当元祐被请入朱荣大营时,他抬眼便瞅见这位一力拥戴自己登上帝位的天柱大将军,脸上一派沉郁不甘之情。

        五年来,文世途首度出手,朱荣铸金人却屡屡受挫,若真有天意,那么天命不在朱荣之身,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而接下来,文世途亲自铸元氏诸王之像,亦无人能成。直到元祐上阵,先铸佛像,再铸己像,皆是一次成功。帐中众人皆为之动容,朱荣的表情更是复杂深刻,愕然,惊疑,苦涩,最后化为了一个心悦诚服的笑容,以及对元祐最庄重的跪拜大礼。

        可以说,从元祐前往晋城首度会见朱荣至今,这才是朱荣对其真正毕恭毕敬的一次。而在场众人,除哈哈一笑飘然远去的文世途外,也都随着朱荣跪了下来,高呼万岁。

        那时,元祐真的生出洒下热泪的冲动,但最终身为帝王的高傲与矜持,还是让他强忍酸意,笑呵呵地一一扶起了眼前这些不可一世的人杰。

        无人知晓的是,三年前,元祐之所以会从纨绔不堪的“元初八魔”之中抽身而退,从此收心养性,博得“贤王”之名,乃是有一回率众将萧凡反复逼入洛水、借此取乐后,一名突然出现的神秘相士,语出惊人,直言元祐不仅有帝王之相,还将是魏国社稷存续的关键之人。

        元祐不傻,第一时间自然不会相信江湖术士之言。但神秘相士不仅通过鞭辟入里的分析,阐明了魏国时局隐忧以及元祐自身的种种优势,最后更直接祭出铸金人的大招。那一回,魏国宗族之中,就是只有元祐一人铸金成像。

        而当今日,元祐一见到文世途,尽管面容各异,但那熟悉的眼神、语气,让其立马分辨出,当年的神秘相士,就是眼前的“佛铸圣手”。

        后来又是仅有他铸金成像,元祐至此终于再无怀疑,魏国九五至尊之位,的确非他莫属。至于文世途为何三年前就要点醒于他,元祐并没有放在心上。世外高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或许是为了挽回昔年为胡太后铸金不成的影响,也可能是不甘绝艺蒙尘的小试牛刀。无论如何,自己已经是魏国的皇帝了,又何必去深思太多呢?

        眼角余光瞥向身侧的朱荣,其人依然霸气不减,但眉目之间,似乎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元祐满意地笑了,如果朱荣连失落之情也没有的话,那他会怀疑对方可能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