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原始小农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36章 私有制初现(2/2)
最早形式,不过族人现在还不知道而已,但陈昊却很明白,这样看似平常和简单的鱼干和菜干的分配,便是因为他促使部落的生产力提高,产生剩余物品的主要原因。

        这个时候,藤嫂家里已经聚集了四个老人,这四个老人和藤嫂是现在部落的编织队,老祖母看到陈昊发明的地笼有大用处后,就马上组织了以藤嫂为首的编织队,专门为部落生产背篮、地笼等生产工具,而这支编织队的领队却是发明人陈昊,听命于陈昊。

        能够为部落带来稳定的食物,老祖母怎能不重视呢?

        陈昊来到藤嫂家,看着这五个人编织的工具,接着问道“藤嫂,我要的虾笼造好了吗?”

        “好了。”

        “快拿去”

        藤嫂和一名无牙老妇捧着十多个半米长的虾笼递到陈昊面前,这种虾笼是用芦苇作材料,外形和构造跟地笼差不多,不过虾笼更小,更容易携带和下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能在河流里获取到足够的食物,就没有什么必要进山冒险打猎,只要把渔业做强做大,部落一样可以发展!

        进山狩猎是危险的,下地笼捕鱼却是安的,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损失较小和有利可图的方向行进。

        十几个虾笼被绳子绑在一起,陈昊找来那十个钓蛙少年,过来帮忙将这些虾笼搬到外面去。

        不多时,女族长就召集众人准备外出采集,虽然菜园慢慢被开发起来,但部落人的主要食物还是得从野外获取,在农业稳定下来之前,这种生产方式不会改变。

        今日,女族长带着来到大河的西面,是靠河岸的一片山林,而这里也种植了一种作物,是部落上年的时候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种下来的。

        女族长安排一些女人在这里采集这种作物,又命令陈昊带着男人到河里去收地笼,以及下虾笼,部落现在一共有十个地笼,基本上一户人拥有一个,最近几日,部落人选择把地笼布置在这处河段,昨天才下的笼,今日应该能捕到不少的渔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