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娇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9章 索赔(1/2)
        到底是谁帮了自己呢?

        据苏娇兰所知,左边是熊大国的二叔家,右边是熊大国的三叔家的田。

        二婶张春萍算是对自己最有善意的人了,可惜二叔在乡里的土特产站上当站长,家里的田也就靠她一个在种,她家里还养许多鸡、猪、牛,还有四个孩子,最小才五岁。三婶杨林就更不用说了,每次走在她面前的时候高昂着头,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

        她思前起后觉得不可能是她们。正准备问呢,谁知道杨林先着看好戏的神情先开口了,“哟,小兰啊,你晚上赶工了啊。”

        苏娇兰唯有实话实说,“我早上来就是这样了。”

        她也很想知道到底是谁帮了她。

        杨林见问不出什么呵呵地笑了两声,埋头做事了。

        苏娇兰开始将高梁穗用菜刀剁下来,一捆一捆的捆好。再把高粱秆捆好。她做得非常慢,不敢一捆捆得太多,这些东西还是湿的,太重,背后去太轻了。

        因为刚和熊大国离婚,手里也没什么钱,有钱她可以买个请人做个板车拉着,就不用背了,但没有就没办法,只能用人力。

        太平的人虽然善良、纯朴,但也不是完不会看人脸色,比如这次,苏娇兰告了熊五之后,原来打着她主意主动来找她说话的人一个也没有了。不仅如此,他们仿佛针对起她来了,也不说不帮忙,反正苏娇兰开口请帮忙的时候他们都借故有事,推脱了;张口借东西也一样,都说自己要用,就是不借给她。

        其实砍高粱穗斧子砍刀最好,可苏娇兰哪里有钱置办这样的东西,不得已只好用菜刀,回去萝卜都切不动了。

        可家里已经无隔夜粮,不这样做能怎么样呢?

        高粱穗回去之后可以做成刷子、扫把,一把五分钱呢,这么多至少也能卖上十块八块钱的,够用上一阵了。

        高粱秆可以做成床板。细的还可以做成锅盖一类的厨具,反正这个时候人的知慧是她难以想象的,就连叶子她也想好了,要做引火柴。

        总之是什么都不能浪费,都要弄回家。

        如果正常的农村妇人干起这些事来,也非常的麻利。可苏娇兰不是土生土长的太平人啊,在她的二十五岁之前,她过的都不是这样的生活,那时候虽然也穷,可没想到八十年代的偏远农村生活得这般艰辛。

        可事情还得做下去,如果不做浪费了不说,整条街上的吃瓜群众都在坐等她投降呢。

        苏娇莲唯有咬着牙做了。

        手上被磨出了数不清的血泡,日暮的时候,终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去了。

        她实在太累了。

        坚持不下去了。

        留着明天再来做也是一样。

        活计在地里放着总不会自己跑了。

        今天算是提前回来吧。

        一整天苏娇兰都觉得心神不宁,也想早点回去看看几个孩子,最小的才两岁,怎么能放心呢?

        说了好些好话才放在王大娘的婆婆那里呢。

        越走进街上,苏娇兰的心里就越不安。王的娘的婆婆如今八十多岁了,腿脚、眼睛都不方便,但是却照看了十几个孩子。有自己本家的,也有像苏娇兰这样的外人的。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孩子太多了,但他们大多都跟莉莉差不多,再大的孩子已经在帮着父母做事了,后面也有了计划生育。

        这个时候太平还没有幼儿园,一般的孩子八岁去读书,小学五年上完也就毕业了,有的直接回家干活,条件好一些的会接着上初中。平时大人都在田里忙活计,孩子就没人管了。

        王婆婆人很和善,但苏娇兰总有一种不安心的感觉。

        她上次在熊五的事上敢威胁刘秀根家的,也是原主的记忆在做崇,刘焕小的时候被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