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帘风月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9章 德不孤,必有邻(1/2)
        一屋子的孩子们鸦雀无声。

        方才他们可都站在一旁看热闹,这会儿什么话都没有了。

        冬歌看了看他们,也觉得这些人是烦的。但她二话不说就朝着徐先生鞠了个躬,“先生,对不起。我好像闯祸了。”

        苏娴也非常抱歉地说道,“先生,对不住,我们好像给您惹麻烦了。”

        徐先生闻言顿了顿,“那你可认为你们做错了什么呀?”

        先生的意思是……

        苏娴顿时愣了一下,摇摇头,说道“……没有。”

        “那你们没错,道歉又是为何?”徐先生笑着说道。

        苏娴恍然大悟,欣然说道,“多谢先生指点迷津。阿月受教了。”

        “嗯。”徐先生满意地点了点头,十分和蔼可亲。

        徐先生问苏娴道,“昨日老夫让你回去问你家主子的事情,你回去可问了?”

        “问了。”苏娴低头看了冬歌一眼,郑重地将大勇交给她的东西,双手呈给徐先生,说道,“今日一早出门前,我家将军给了我这个。说先生看了便会明白。”

        徐先生眼神一亮,连忙放下怀中书册戒尺双手来接。

        小包袱里装的,是户部开具的户籍资料,记录的是关于李知月此人的出生,生平。

        之前十九叔问过的她的生辰故乡等等,都详尽记录在其中。

        只有拥有合理合法的身份,徐先生才能收她入学。从今往后,她再也不是一个流落街头父母不详、需要卖身为奴才能谋生的小乞丐。她是李知月,是严谨外祖家那边的远房表亲。无论出身贫或富,她都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身份。

        徐先生盯着那文书看了又看,摸着山羊胡子露出满意的笑容来,“甚好,甚好。琅琊临沂,那可是大书法家王右军的故里,不怪知月一身灵秀之气,原是启蒙开悟的先决条件都要比旁人高出许多。”

        “……多谢先生夸奖。”赞美来得太突然,苏娴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只好言谢。

        徐先生是个实在人,接下了这句谢便说让大家伙儿都各自回座位,要开始上课了。

        因为冬歌年纪小,人也小,所以坐在第一排,苏娴再如何瘦小也十多岁了,她坐在那儿始终是突兀。

        徐先生捋了捋他的山羊胡子,便指着后面吴勋走后空出来的位置,对苏娴说道“你去那儿坐吧。”

        苏娴与冬歌对视了一眼,冬歌忍不住偷偷地在笑。

        徐先生一上课便要先检查昨日上课留的作业。

        冬歌昨日回去之后,老老实实把那个她认为最难搞的“裏”字,生生练了几十遍给练到会了。

        徐先生看她写出来的字,终于露出赞赏的神色,“冬歌近来进步神速。是个好苗子。”

        冬歌被夸得心花怒放,连声对徐先生说谢谢。

        昨日开始,教的便是《论语》第四章的里仁篇。不过教的只是开头两句。但今日徐先生却没有照着书中的顺序讲下去,而是跳到了中间讲。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这就是咱们今日要讲的。”

        徐先生每日要教什么课都是有备案的,按照往常的规律,此时本来是要将早就写好的新内容挂出来,好方便孩子们吸收理解。但此时没有。

        徐先生让他们都翻开自己收本的书册来看,就这么讲着。

        “这第一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的意思是,‘人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虽然底下坐着的孩子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