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八章 三年义务教育(3/3)
    周六是一天的军训课,所有学生都参加军事训练,完成各种服从性训练科目。

        周日是休息日,可以好好休息一天,但作业依然有。

        暑假不放假,继续上课。

        寒假也得学习,只有七天的春节小长假。

        没有外语学习内容,不用背什么单词。

        没有历史地理生物音乐计算机等课程。

        这样的学习方式下,连续进行三年,许远相信,培养出的合格学生,眼光见识上可能略有缺乏,但语文数学水平,肯定不会弱于现代社会的小学毕业生。

        但对于初级工业化的建设,这样的三年义务教育出来的毕业生,肯定是合格能用的人才,实务能力方面,不会比那些参加了十几年科举的举人进士们差。

        且每三年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数量成千上万,最多十年,许远手中就有多的用不完人才,且组织度、动员效率爆表,较之于那些自称“离了我们就治不了天下”的儒家士大夫阶层,显然还是这些人才更靠谱。

        许远的目的也是如此,儒家士大夫们把自己捧得太高了,这些文青文科生觉得这个世界离了他们就转不了了,必须给他们高官厚禄才能维持,狂妄到认为就算改朝换代,也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程度。

        许远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见见世面,让他们明白,这世界离了他们还能继续转,而且能转的更好。

        况且在古代治理天下真的不难,刘邦靠着一帮老乡亲戚,就打下一个大大的汉朝,治理的也很不错,其中用了几个儒生?

        汉光武帝刘秀,靠的也是同乡的亲戚朋友,构成了核心班底。

        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淮左老乡,大都在一两个县的范围内。

        以上例子证明,不管是打天下还是治天下,一个县里出的人才就基本够用了,加上一个足够英明的领导,就能把一个庞大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偏偏儒家士大夫,自我感觉太过良好,仿佛没有他们的辅佐,根本就成功不了。

        许远偏不信这个邪!

        他早就暗暗决定,一个儒生都不用,人才部自己培养,他就想看看,明末这个地狱副本,他能不能打理好?

        摇了摇头。

        甩掉脑中大量乱七八糟的想法,许远认真听了会课,并观察了下学生们的接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