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海上升明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5章 糜烂(2/3)
的感觉,大明崩溃灭亡之际,这样一位年轻的宗藩亲王,不仅拒绝降清,还不肯逃跑,而是勇敢的站出来即位监国抗清。

        他这小半天仔细观察打量,基本上确认了一个事实,这位鲁监国不是那种一时头脑发热想坐上至尊之位过把瘾的蠢人,也不是什么脑子一热什么都不顾的疯子。

        他行事有理有条,这绝对是个聪明人。

        想及此,吴凯也就很光棍的倒出了实情。

        海门卫城是当年防倭所筑,筑城后设海门卫,驻守军户,世代相袭镇守,海门卫本来是有五千六百人的,分了好几个所,由浙江都指挥使司指挥。

        后来因为倭寇袭扰,浙江沿海还新增了防倭六把总,六位把总相当于行都司级别,分领沿海诸卫。

        不过到了明中期以后,卫所制度就基本上已经崩溃糜烂不堪了。

        早年太祖设计的那一套朝廷不用花钱养兵,却有百万大军的卫所制度彻底坏了,卫所军田大多数被军官们侵占,卫所军士们则沦为军官们的佃户,日子苦不堪言,卫所军丁也疏于训练,根本打不了仗。

        嘉靖年间,倭乱严重,东南卫所不堪战,朝廷只好如北边一用开始采用募兵。

        浙江设立了镇倭总兵官,然后又分设了几路参将,如戚继光就是首任台金严参将,屯兵海门卫城,从台金严三个府下的各卫所,抽调精锐青壮军丁,甚至直接招募矿工、农民为兵。

        于是从卫所军,变成了营兵。

        戚继光这位参将统领的人马就是协守营兵,跟海门卫等原来卫所兵已经是两个不同体系了。

        营兵军官大多来自卫所军官,如戚继光本也是世袭卫所军官,再比如吴凯也是。

        吴凯的海门参将,正是戚继光台金严参将的沿袭,只是如今没有之前协守三府那么大地盘防区,只剩下了台州一府,并驻防海门。

        他麾下协营三千人马,也是从海门卫等卫所抽调以及招募来的,这些兵既有借调更多是招募的,不是世袭军户而是民籍,是要拿饷银的。

        不过这些年来,朝廷到处打仗,又是内地剿匪又是九边御虏,虽屡屡加征,也不够军费开支,东南这些非要害地方就更顾不上了。

        养兵费钱,巧妃难为无米之炊。

        吴凯原是海门卫的世袭指挥佥事,后来一路做到了台州参将,本事有些,但也不会凭白变出银子来养兵,更何况,这年头武将们都喝兵血,靠这个发财。

        卫所军官们剥削军户,营兵武官们则克扣军饷等。

        反正从上到下烂透了,甚至这军饷还没发下来,就要一层层的先克扣一遍了,到了下面将领手上,本就没剩下多少。

        “可以拉出来打仗的现有有多少兵!”朱以海见吴凯越说越小声,不耐烦直接核心要害。

        “······”

        见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朱以海想起明末那糜烂的军队,做了最坏打算,“你台州营三千人马,能打的有三百没?”

        吴凯还是不说话。

        这下朱以海也愣了。

        还是在一边的勇卫营王闯子更了解大明的军队,连最能打的关宁军都有许多问题,更别说东南的这些军队了,戚继光当年做台金严参将时,也都是招募了义乌矿工而不用卫所军户。

        “吴将军的家丁有多少人?”王闯子直接问。

        “二十人。”吴凯如实答道。

        “才二十么?”

        “嗯,家丁供养开支大,多了养不起。”吴凯见王相直接问到家丁,也知道瞒不住这勇卫营的老,也就干脆直接说了,“台州营名册上有三千人,但这几年粮饷断断续续接不上······”

        用吴凯的话说,他升任海门参将时,这里问题就很大了,说是三千人,实际他到任后清点,发现五营人马,每营实际上只有一百二十人,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