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鼎风云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百五十四章 坐看风云起(2/4)
察举开科之后,岁试选士之时,往往此时便有年高官员“致仕”,为新选吏员空出职缺,此时可便宜行事也。”

        彼时任官者皆要通过郡县察举,或是太学岁试,而“致仕”便是官员退休,所以每年察举取士和岁考放榜之时,也是官场新老交替之日,空出的职缺自然被各方觊觎。太学博士们自然希望儒生能够补得职缺,勋贵宗室则要将子弟送入官场,便是二千石大员乃至外戚,甚至天子本人,也会抓住这种时机,将自己看好之人平步送上青云。

        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选部来进行,选部尚书想要在其中为自己的亲信嫡系留一身官衣官帽,实在是太容易不过。

        这也是为什么选部尚书一职炙手可热,令人眼红的原因。

        杨熙明了其中关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仍是让桓谭找来几个书吏,将郡国官员一年之内的考绩档案全数搬来,一卷一卷细细展看。

        桓谭见杨熙仔细瞧那官员考绩记录,只觉有些好笑,因为天下十三州郡,官吏不下四五千人,便是每名官员考绩只占了一条竹简,所有的记录也有数十卷之多,这样看来,又能看出什么结果?

        在旁边立等了一会,他见杨熙仍在认真展看记录,便摇摇头,告罪一声,自顾返回廪舍歇息了。

        他不知道的是,杨熙翻看官员考绩,凡是入他双眼者,全数被他原原本本记在心里!

        对杨熙来说,百家万藏都能全数记住,记下这区区几十卷考绩,又有何难?

        当然他看这些考绩,不仅是为了记住那些表现优异的官员,更是在寻找几个名字。

        南阳郡西鄂县丞岑规,考绩中上。

        岑规是他在太学时的同窗,也是他的好友,前几年射策丙科出仕,外放南阳任官,杨熙一直认为对他来说是有些屈才,若有机会,必然要给他谋个好缺,让他能有更大的空间施展才华。

        陈留郡济阳县令刘钦,考绩中下。

        刘钦是他与小乙被蝠千里追杀,亡命天涯之时结识的济阳县主,其人古道热肠,有胆有识,兼治县有方,便在荒年,济阳城中也无人冻饿,纵是贫贱之流生活皆也过得,观其才可治州郡,让他屈居一县之域绝对是大材小用。

        但如此官员,其考绩也仅是中下,直让杨熙唏嘘不已。

        他还看到庐江郡松兹县的考绩,县主蒮其食、县尉田庶二人考绩却分别为上中、上下。他忆起昔年那松兹城中,看到县主为了避免渔民下湖为盗,竟没收了所有渔船,封禁彭蠡,禁止打渔,做出如此恶行的官吏考绩竟是上品,真不知这考功是如何做出。

        日暮之时,杨熙终于看完考绩档案,便换来桓谭,将岑规、刘钦二人的名字写在书册之上,命他留心合适职缺,务要将这二人擢起。

        桓谭见杨熙终于还是开始行这选部尚书的特权,什么也没多问,便点头领命而去。

        待到杨熙走出衙署,往杨府而去,桓谭才慢慢从廪舍中步出,走出尚书署大门,走向另一个方向。

        夕阴街,玉笏巷。

        巷口的大宅,是朱红色的大门。

        这种属于帝王的颜色,向来只有天子、列王,以及皇亲国戚之家方可使用。

        桓谭信步走到角门之前,轻轻推门,早有人迎迓在前,将他引入堂上。

        堂上正端坐着一位头发花白,面目威严的老者,面前案上茶汤已冷,香炉未熄,似乎已在此等了许久。

        这位老者正是大司马卫将军、孔乡侯、国丈傅宴!

        桓谭脱靴上堂,微微一礼,便自然而然地在客位落座。

        再无人知晓,这位名叫桓谭的失意郎官,竟是傅国丈的座上之宾!

        傅国丈命下人给桓谭看茶,默然良久,方才出言问道:“君山,你今日见到那位小尚书也未?他是个什么样人?”

        桓谭笑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