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鼎风云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二章 君臣秘话前尘事(2/3)
为天子,也要避入内宫,以酒色消愁度日了。

        又是一阵沉默,天子终于开口道:“若虚,你看我应该立何人为嗣?”

        若虚离席下拜道:“立嗣一事,全凭天子定夺,若虚唯上命是从。”

        天子道:“逸云说这话尚可,你却不能如此敷衍。”张凌是个武人,只需衷心为主即可,但若虚却是学贯今古,通晓大势的能臣,又怎能用一个“唯从”就把责任推卸掉?

        天子见他只是伏地不言,便道:“中山王与我一母同胞,长幼相继,嗣天承序,可乎?”若虚唯答一个“可”字。

        天子又言:“定陶王以仁爱恭谨著称,朝臣多有赞者,可为太子乎?”若虚又答“可”。

        天子又问:“楚王才思俊敏,深得吾心,若立楚王,可乎?”若虚仍只答“可”字。

        天子问来问去,只得一个“可”字,顿时心头火起,怒道:“杨若虚!给我抬起头来!”但看着若虚抬头起身,鬓边白发苍苍的样子,突然想到这个老臣也已届花甲之年,不由得心软道:“你究竟意属何人?是梁王?还是齐王?只要你愿首举保荐,朕都可以加以查考,给以机会。”

        这番话如果传了出去,势必要引起惊涛骇浪。天子竟会因一个谪臣的意愿,考虑继嗣人选。倘若举荐之人他日成了天子,若虚岂不是也成了三朝从龙之臣,一人掌控了大汉百年气运?殊不知若虚手握《星野分舆图》,却真可以说掌握天下气运命脉。不论是哪位藩王,若能得他相助,寻得一尊两尊禹鼎,天下可不就坐得稳了?

        天子终究是天子,所思所念者,终究还是天下的稳固,反正都不是自己的后嗣,谁坐上那个位子,其实并不重要。

        若虚低头拱手,微微叹息道:“天下气运哪是如此容易掌控之物?圣上莫要迷信气运之属,还是从长计议罢。臣数十年参详《星野分舆图》,却始终一无所获,纵使真有瑞兆符应,朝上诸派,想也不会甘心臣服,怕是还要像十年之前一样争斗仇杀,杀得鸡犬不宁了。”

        十年之前。

        十年前那桩牵连极广的血案,今日已经没多少人还记得,但若虚就是那时被奸人所趁,满门老小皆遭屠戮,他又如何会忘?

        鸿嘉四年,民间风传有符应现于东南,为华夏之宝。若虚以为是禹鼎现世,请旨前去查访。但是访了一圈,却并没有寻得禹鼎所在。所以他便顺路去拜访一位老友,想要在外盘桓几日。

        没想到这时,朝上却有奸人进谗,说若虚拜访的那人意在天下,若虚就是帮凶,已寻得禹鼎送与这人,与之共图社稷。天子心下怀疑,下旨扣留若虚一家老小,飞马传信令他回长安自叙。

        若虚大惊,飞马赶回长安。但行到半路,却听闻这老友全家已被两镇郡守率兵围困,灭门之祸就在旦夕。左右为难之下,若虚最终选择拍马返回,去救那老友一家,但等他到时,灭门惨祸已然发生。因为耽搁时日,未能及时返回长安,朝中奸人谗言催促,已将若虚全家锁拿下狱。待若虚返回长安之时,一门老小也尽被害死在狱中。

        若虚一生自负智计无双,不想竟被人如此戏耍陷害,不仅是自己,连带老友也受连累,双双遭到灭门惨祸,如何不怨气冲天?

        害他这人,没想到若虚不与他御前折辩,而是一人仗剑,径直杀入他家府邸,凭借一身惊人武艺,竟将其一家杀得干干净净,鸡犬不留,夕阴街的血腥气数月都难以散尽。

        此时天子终于知道受了蒙蔽,降下天威,将奸人一党一网打尽,一时间罢官下狱,流放斩首者不计其数。但天子也恼怒若虚的肆意妄为,以朝廷命官之身,行那好勇斗狠之事,也罢其官职,令其返回老家闭门反省。

        天子本以为若虚反省一年半载,便可再召其还朝,但没想到若虚极是执拗,一直拒诏不还,直至今日方才回来。

        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