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鼎风云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六章 一瓯香茗破天机(2/3)
口说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来:“九坎九星,在牛南,西入斗三度,去北辰百三九度,岁余,人定三刻平西南,九度。”

        杨熙听到,竟也是不假思索地接口:“玄戈一星,在招摇北,入氏一度,去北辰四十二度,正日,鸡鸣二刻及正北,三度。”

        这段文字,正是先生让他从小习背的古册《星舆图》的内容,他对此书已然熟而及流,听到上句,连思考都不用思考,便能背出下句。这卷古册,大抵是在描述天星方位,然而每段话后,还附有一些日期时辰,不知是何意义。

        若虚先生道:“我让你背熟此书,却从未对你说过原因,实在是因为干系太大,不敢让你知道。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来到长安,说不得要把这些隐秘说给你听了。现在我所说的,你要一字一句记在心里,千万不可透露给外人知道。”

        杨熙肃然领诺,专注倾听。

        若虚先生看着天上星空道:“此书为秦人所作,上应天星,下志地理,传说其中暗藏禹鼎所在位置。得到此书之时,我对这个传说也是将信将疑,但参详日久,竟然按图索骥,找到一些线索,最终寻获一鼎,方知古人诚不我欺也。”

        杨熙奇道:“原来先生早已寻获一鼎,这禹鼎却在何方?究竟有何神异之处?”

        若虚先生笑道:“禹鼎神妙,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只有亲眼看了才知道。不过我在二十五年前找到的这尊禹鼎,现在却正置于皇宫之中,想看上一眼,却没有那么容易了。”

        二十五年前?杨熙熟知历法,掐指一算,便知那年正是建始元年,也是天子初登大宝之年!

        难道说......

        看着杨熙逐渐睁大的眼睛中流露出震惊的神色,若虚先生欣然而笑。这个弟子虽然随自己隐居十年,但聪慧不凡之处却已显现。他低声道:“如果你能看到那鼎,你就会明白,得九鼎者得天下,并不是一句戏言。”

        杨熙这才明白为何他们一回长安就麻烦不断,各方势力都想拉拢先生,即便不能拉拢,也用尽手段确保他不倒向对立一党。若能得到先生臂助,不仅可以影响天子决断,还能得到禹鼎秘密。若是能够寻得这足以影响气运的华夏神物,拥王立储又有何难?

        只听若虚先生声音越来越低,生怕隔墙有耳,给人听去关键:“现在虽然有十几镇藩王,但是有资格竞争储君的,也就区区三人而已。一个是中山王刘兴,也就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先高宗皇帝的第三子。《尚书》有云,‘商王无子,兄终而弟继’。所以从纲常旧例来说,中山王是继承大统的第一人选。”

        “那么孔光大人一定是支持中山王了?”杨熙问道。

        “正是如此。孔光大人官拜御史大夫,是三朝元老,也是经年宿儒,肯定是以古为纲,支持兄弟相继。”若虚先生点点头,继续说道,“第二个是定陶王刘欣,圣上的侄子,其先父恭王刘康是高宗皇帝的第二子,想当年恭王深得高皇帝喜爱,差点代替今上继承大统,亏得圣上气运在身,终是得了天下,也是凶险万分那!”

        杨熙吃了一惊:“那天子难道不会心有芥蒂吗,定陶王想必没什么希望了。”

        若虚先生摇头道:“恭王在世之时颇为安分守己,与天子私下关系一直很好。而且天子无私心,自然是看谁更适合继承大统,定陶王素有宽仁之名,也是太子佳选。”

        他又接着说道:“第三个则是楚王刘衍,是孝宣皇帝的孙子。楚王才思俊敏,也颇得圣上的喜爱。其余诸王,均是多代旁支,虽不是全无机会,但朝中无人支持,也难成大事。”

        杨熙道:“那么支持定陶王的,就是丞相了?”

        若虚先生又饮一口茶,颔首道:“对,现在朝中宫内,共分为三党。御史大夫孔光,力主中山王为嗣,太常、司农、少府皆从其党。翟相方进,则拥定陶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