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韩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7、震山(1/3)
        七里乡只有百多户人家,在人口稠密的南方并不多见。村寨周边多是山地,平整的田地极少。

        山里人家,上山狩猎者居多。方家大伯即是村长,也是全村最好的猎人,一手箭法曾经射杀过猛虎。

        平常青壮出去打猎,妇孺在家中生产桂花蜜,桂花酒。七里乡酿制的美酒、花蜜,远近闻名。一到寒冬腊月,有许多人前来收购。

        每到这个时候,七里乡形成集市,极为热闹。这几日,已经有人支起蓬帐,开始交易。

        周围方圆七里的桂花树,不知是哪些前人栽种,却也造福了后世子孙。正应了一句古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乘凉,后人遭殃!’

        方静的家就在小河边上,房屋不大,只有三间正房。却收拾的异常洁净,看得出来经常维护。

        这是方静大伯的功劳,他每年都会过来修缮一番。

        房屋门前的青石板路贯穿整个村落,就是雨雪路滑,邻里之间也方便走动。小河清澈见底,从门前缓缓流过,不时能看见欢快的小鱼跃出水面。

        方家大伯介绍,河名铖托。传说有神人持铖一夜开凿,托梦于人,因而得名。人们饮水灌溉全靠此河。

        房屋周围的桂花树生长的极好,其中几棵粗有一围,最少已是百龄古树。树冠蓬松如盖,全都经过专门修剪。

        三个人正好占据三间正房。方静本想住在中间,隔开两人。没奈何为了凸显越心馨的身份,只得将位于最中间的正房留给了她,使得韩冬房间紧靠着越心馨。

        梁国虽灭,越心馨身为公主,珠宝金玉却也不少。只是在这乡村僻野,就是在集市之中,人们还是以物易物为主,金银并没有太大用处。

        三人刚刚安定,许多物品都未配备,平常吃食却不好保障。好在只有两个男儿的大伯母很是喜欢方静,交代三人每天过去吃饭。

        乡下百姓一日两顿,这让锦衣玉食,惯食三餐的越心馨极不适应。直到一天,韩冬擒回一只活生生的野猪,三人才算结束了这种日子。

        从小飘零的韩冬显示了一番厨艺之后,两女再也不愿去伯母家吃饭了。

        方家大伯还以为是自家婆娘心狠,不喜侄女。心情愤郁的上门吃过一回后,却是连方静的两个堂兄也经常拖家带口,借故过来叨饶一番。

        这里靠近南方,往年下雪很少。今年在年节之前,却下了一场大雪。大雪封山,让集市中专门收购野味的商户大失所望。

        担心安全,方家大伯上门告诫韩冬,雪天路滑不要再去狩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却是指普通常人,韩冬在高大平滑的城墙上也能纵跳如飞,若趟平地,根本不在此列。对方远之的告诫,韩冬只是点头。

        待方远之出门,也随手披上一件薄衫,迎着风雪向银装素裹的山头而去。

        大雪之中,收获颇丰,回到家中已临近傍晚。看到等在门口的两女,韩冬笑笑,指着用一张兽皮裹着的猎物示意方静给大伯送去。

        近几日家中过节物品早已备足,今日所猎之物全部留为自用。越心馨看着韩冬手化残影如飞的收拾猎物。

        这本是庖丁解牛之事,在韩冬手中却好似大师泼墨写意,带着一股独特的韵味。让人只觉赏心悦目,可惜她的心思却不在此处。

        年节已至,父王他们却还未赶到。不知他们到底如何,还有雨蓿一个人待在越国军营,也不知情形怎样。

        正在愁肠百转之时,门前一阵急促的跑动声。越心馨心头不由一震,满怀希望的看着敞开的大门。

        一个身高足有六尺的魁梧青年跑了进来。让越心馨满含期盼的美眸微微合上,心中叹了一口气。

        青年正是那天在村口高呼‘小静’之人。也是方家村人士,姓江名流。孩童之时与方静交好,当日听闻儿时同伴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