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绣承君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十四章 计划(1/3)
        自那蒋渭生应承锦瑟之后,当天夜里,二人就细细筹谋了一番。

        此事宜早不宜晚,眼下便有一良机。

        第二日,到了本该押解锦瑟去受刑的时辰,正是布局伊始。

        锦瑟侧目而视,心中紧张不已。但只见蒋渭生老神在在,又在埋头苦读——自她入这监牢,对方每日的起居便是如此读书——饮酒——睡觉,如此往复,日日不变。

        见此情景,锦瑟心中越发对他好奇起来,此前的忐忑也一扫而空。

        “公子这模样,合该是个进士老爷。”

        她此言本是戏谑,未曾想蒋渭生也不恼,只笑道,“你怎知我不是呢?”

        这就奇了,临城百年来,能得进士殊荣者,不过寥寥几人。皆是大书特书,留在了县志之上。饶是锦瑟这样本该大字不识的绣娘,都略略听过几句。

        锦瑟不知他这话的真伪,因她生长于此,从未听说过有如此年轻的进士,心下不由有些疑惑。

        “这便是我的冤屈了,待有幸出去,必定与你详说。”

        说着,蒋渭生递过一草纸写就的便笺给她,忽想到这姑娘出身贫寒,许是不识得字的,又想着收回来。岂料对方似乎是察觉到他这微小的心思似的,只笑着说,“小女虽不才,字还是认得几个的。”

        诸如《中庸》、《大学》者著书锦瑟虽不曾拜读过,《三字经》、《女戒》、《诗经》等却是能诵的。

        如今这世道,女子读书虽不是甚稀奇事。但出身贫寒吃饭都难,却能识得几个字,这倒有些出乎蒋渭生的意料之外,只叹道,“是我眼拙了。”

        锦瑟借着廊上的灯火仔细辨认着上面的字迹,只见上书着,“见机行事,坦然处之。”

        她不由嘴角带笑,想来是刚才探头探脑的模样叫他看到了,故特地写来安慰她的。

        锦瑟抬眼去看蒋渭生,只见他仍旧是神秘兮兮的模样,只指了指那便笺,示意她吞下肚去。锦瑟依言照做了,他这才放心,又说道,“你只需记得答应我的事情,定要办到,否则事发,你我三人皆是小命不保。”

        他指了指自己同锦瑟,又指了指牢门之外的不知何人。

        锦瑟见兹事体大,忙郑重地点了点头,又对着蒋渭生磕了三个头,“公子大恩,没齿难忘,必不负所托。”

        须臾一盏茶的功夫,审讯锦瑟的衙役一行人这才姗姗来迟。

        锦瑟回头望了一眼蒋渭生,只见他早已换了一副颜色。对此押解的情形充耳不闻,只沉醉于自己的诗书中。

        锦瑟身上的旧伤并未痊愈,此时行走仍不能。众衙役见此,仍旧是拖拽着她前行,并没有因她女流之辈而多几分怜惜。

        待到了行刑间,她这才发现这里的变数——原来正是狱卒赵顺。

        对方对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乖觉些,锦瑟立刻点了点头,移开了目光。

        原来,审讯者本是四人施刑者二、审讯者一、记录者一,今日不知为何,负责施刑的一人突然闹肚子,下不来床。适时赵顺前去送酒,见此情形,于是毛遂自荐,替补而上。

        待诸事安排妥当,审讯之人端坐上首,问道,“李氏,可认罪?”

        锦瑟仍旧闭口不言,见她如此,众衙役也不废话,抡起板子就招呼。锦瑟本就是旧伤未愈,哪里经得起连日的折磨,不过是三两下的功夫,立刻就晕厥了过去。

        众衙役见此也不住手,泼了水,过了片刻,见她回转过来,又继续。

        如此往复,待到打到“十八”之数时,赵顺忽得大叫道,“大人,不成了!这人怎地没了进气!”

        说着,他自上前去探锦瑟的鼻息,锦瑟也趁势装作昏厥。趁着众人忙乱,赵顺小指偷偷一勾,将一丸药塞进了锦瑟口中,锦瑟顺势咽下。

        几乎是瞬时之间,一种窒息感由胸腔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