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代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五十章 拓跋,轩辕之苗裔(2/3)
鲜卑内部发生了一出“父慈子孝”的流血事件,拓跋氏一分为三,拓跋什翼犍好不容易统一三部,又遇上了空前强大的苻秦。

        不过,石碑、法理算是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实际上,鲜卑、匈奴、羌氐在法理上都认了华夏始祖。

        羌族姚氏以出过虞舜的“有虞氏”为祖。

        氐族苻氏以反对夏启的“有扈氏”为祖。

        匈奴刘氏对外宣称汉家外甥。

        铁弗刘氏以“夏后氏”为祖。

        鲜卑拓跋氏、慕容氏以“轩辕氏”为祖。

        宇文氏以“神农氏”为祖。

        拓跋珪颔首。

        “觚弟所言,正是孤意,司马氏坐拥中国,手握三千年之地望,永嘉南渡之后,淮河以北的晋人超过一千万,可惜晋朝君臣无进取之心,苟安江左。

        前些时日,孤听中原传来消息,晋朝北伐已然偃旗息鼓,如此天赐良机都不能把握,还能指望什么呢?

        《国语》有言: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如今,晋室进不能复疆土,退不能安百姓,吴地百万生民作饿莩,正是海内英雄拔剑而起,再造乾坤的时机,但若要廓清海内,统一华夏,非尊圣人、三皇五帝不可,非行汉化之策不可。”拓跋珪态度温和,带着一抹愤恨,一抹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情绪诉说道。

        “觚弟,可愿助我?”

        “但凭大兄吩咐,弟万死不辞。”拓跋觚低眉浅浅应道,作为弟弟,他为有如此雄心的大兄自豪,作为辅陛之臣,他为大魏有如此圣主庆辛。

        拓跋觚稚嫩的声音回荡冷风中,拓跋珪听完却不言语,负手远眺,神情庄严。

        远处雾凇迷蒙之中,碧水清溪之畔,青冢兀立,那是昭君墓。

        此时已近寒冬,草木枯黄,蓑草连天,昭君墓上仍是嫩黄黛绿,草绿如茵。

        昭君墓有平台及阶梯相连,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并辔而行的铜像,塑得栩栩如生,近四百年的风风雨雨依旧遮掩不住王昭君倾城的风姿。

        望着远处的铜像,拓跋珪若有所思,汉匈关系就是这样复杂,时而称兄弟、时而称舅甥、时而为仇寇,时而有人归义,不提托孤大臣金日磾,单是霍骠骑麾下封侯的匈奴人就有不少……其实,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清楚认识到无法凭借武力征服四夷,“胡无人,汉道昌”听起来倒是很热血,可是没有哪朝哪代能做到胡无人。

        汉、魏的主要御胡政策是武力镇压加上文化输出,后汉时期,南匈奴内附,曹魏之时,羌氐内迁,河西鲜卑内附。

        无论承不承认,华夏历史中的民族融合从未间断,楚人融合南蛮,晋人融合北狄,秦人融合西戎,齐人融合东夷……

        转过身,拓跋珪替弟弟理了理鬓角的乱发,“明妃孤身入匈奴,使汉朝安定三世,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明妃之貌,沉鱼落雁,明妃之心,宽柔博大,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女子。”

        “觚弟,与我一同拜拜她。”

        “是”。

        昭君墓前驻足良久,拓跋珪闭上眼睛,轻声说道:“觚弟你记住,汉化是大道,是大势所趋,若孤有万一,你与九原公将大魏这驾马车扶到正道上,继续……走下去。”

        “阿兄!”拓跋觚不明其意,猛的抓住兄长的手,带着哭腔:“阿兄莫要乱说。”

        拓跋珪睫毛几不可见的颤动,微微叹气:“世间事,又岂是你我能够预料的。”

        “阿兄你不会死的,记得小时候你对我说,你是不死之身。”拓跋觚目光灼灼,带着点小孩子气。

        这是拓跋珪幼年之时,逗弄弟弟的一句话,不想时过境迁,他却还记得。

        宠溺的拨弄弟弟头上的发冠,拓跋珪声音平静:“世上无不死之人,秦皇汉武终不免一撮黄土,死,没什么好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