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代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八章 百姓无不怀念我大代(1/2)
        此后数日,风平浪静。

        尽管拓跋珪向四部许诺部落大人职位,诸部首领心中仍不免犹疑,尚未有人率部归附。

        草原上一贯的法则是惟强是从,很显然,拓跋珪并不是。

        没能等来诸部汇聚,令拓跋珪心中大为光火,一股浓浓的被欺骗的感觉,面对这种困境,他也陷入了焦虑。

        十二月底,罗结匆匆返回部落,带回一则消息:“慕容垂兵围邺城,遣部将平规攻幽州,刘库仁发三千精骑救援幽州”。

        拓跋珪闻此消息,直接召燕凤入帐问策,开门见山道:“四部反复不定,首鼠两端,我当如何?”

        燕凤知晓事态紧急,也没有客套,手指拓跋珪案前羊皮地图,面露狠厉之色:“国姓十族中长孙部实力最壮,长孙犍、长孙嵩统率两千帐,如今应当速速举起复国大旗,兵发长孙部,迫其归降,一旦长孙部归降,可趁势裹挟其余三部”。

        “妇女及粮草辎重如何处置?如今天寒地冻,不易迁徙啊!”拓跋珪沉声追问,这种恶劣天气迁徙,体弱者极大概率会被冻死。

        燕凤俯首:“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毫无疑问,他的言下之意便是放弃妇女粮草辎重,拓跋珪抚眉久久不语,于他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燕凤也没有再劝,而是屏气凝神,静待拓跋珪作出决断。

        良久之后,拓跋珪抬眸,目光炯炯直视燕凤:“我意已决,不弃一人,请长史安排迁徙事宜,赶制好旗帜,明日辰时出发”。

        燕凤见拓跋珪如此果决,面色数变,最终选择了顺从:“主公心中既有决断,臣自当遵从!”

        燕凤走后,拓跋珪一脸疲惫之色,缓缓坐在榻上,世人只道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却不知上位者的劳碌。

        闭眼休憩片刻,待精力稍稍恢复,继续钻研起那副地图,此图乃是拓跋珪亲手所作,包含整个漠南的山川河流,各部人口实力。

        ……

        翌日清晨,拓跋珪一声令下,部落千余人走出毡帐,驱赶牛羊,迎着风雪挺进长孙部。

        一路行去,天空灰蒙蒙一片,偶尔飘过几朵白云,却也只是瞬间即逝。

        天气异常恶劣,部众行至半路,皆疲倦不堪,咬牙坚持,不肯就此倒下,拓跋珪看到这一幕,也是暗自点头,心中对未来又增添了几分信心。

        又行三日,在倒毙十人后,一行人抵达长孙部营外,远远望去,营帐绵延数百丈,旌旗招展,仿若一条长龙。

        许是天气过于寒冷,营寨内一片死寂,除了呼啸的北风声再没有任何声音。

        拓跋珪策马而出,越过贺兰明月车舆,越过燕凤,越过士卒,单骑傲立于阵前,身上衣袍猎猎飞舞,雄姿英发,犹如战神临凡。

        燕凤望着拓跋珪背影,不由心生感慨“天生王者,莫过于斯!”

        贺兰明月挽起车上帷幕,眼含泪花。

        “举旗!”

        拓跋珪拔剑而出,朗声喊道,声如洪钟,直击九霄云外,震撼四方。

        一面黄底黑字的“代”字大旗应声而起,这是拓跋氏荣光的见证,也是拓跋珪的立身之本。

        “进军!”

        拓跋珪一马当先,五百骑阵列齐整,紧随其后,一股凌厉的杀伐之气,在营前弥漫,令得营外风雪都停止了下来,天地失色,风声呼号。

        马蹄声惊起独孤部的牧民,纷纷出帐查探,当他们望见那面黄底黑字的大旗时,皆是一脸呆滞,似乎被施了魔法。

        “是代王的旗帜!”一位牧民手中兵器掉落,惊呼道。

        “代王回来了!”牧民们激动地呐喊,一双双眼睛中充满了狂热的崇拜与尊敬。

        “我王万岁!”有老者喜极而泣。

        拓跋珪负于马上,心生感慨“百姓无不怀念我大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