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宣德大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四章 大明武备(2/2)
官抽查,还要应付皇爷爷的征调,皇爷爷征调的武器他们可不敢糊弄,至于其他军队想要得到好的武器就得贿赂武库司的上下官吏,不然就只能拿到劣质武器装备。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工匠地位低下,每日辛苦忙碌,只能勉强混个饿不死,更有甚者连妻儿都养不活,怎么可能会用心为朝廷打造器械。更为关键的是工匠的儿子只能是工匠,不能读书,不能经商,不能种地,只能做工匠,子子孙孙都是工匠,根本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皇爷爷,人活着要有希望啊,如果活着看不到希望,也就没有奔头了,人就会变的如行尸走肉一般。”

        朱棣听完朱瞻基的话后勃然大怒“小兔崽子,才吃了几碗干饭,就敢非议太祖。”

        朱瞻基心中咯噔一下,草率了!忘记祖制这一茬了,太祖皇帝为了让百姓各司其职,将全国百姓划为各种户籍,民户、军户的子弟还能参加科举改换门庭,其他户籍的百姓只能子承父业祖祖辈辈操持同一职业成了不是贱籍的贱籍。

        朱棣起兵‘靖难’的最大理由就是朱允炆擅改祖制,迫害亲王。打着的旗号就是‘奉天靖难,恢复祖制’。

        在祖制问题上,不管朱棣内心多么想改变,在人前他都是祖制的维护者。‘靖难’成功之后也变成了他的一个包袱,让他只能在尽量维护祖制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这就是大明的先天不足,可以说后来的继承者都是背着祖制这个包袱管理着这个老大帝国。

        在电光火石之间,朱瞻基就明白了爷爷的心思,劝解道“爷爷!孙儿怎么敢非议太祖呢,不过是想给那些可怜人一点活下去的希望。同时建议爷爷加强武备的管理,不能让那些蛀虫给祸害了。这可是关系到大明江山能不能传下去的关键所在。就是太爷爷也不希望咱大明在后世不肖子孙的手中丢了江山吧。”

        “你小子有什么主意就说吧。若是馊主意出了这个门,你就给朕烂在肚子里,就是你爹都不能说,知道吗?”

        “孙儿明白!孙儿的意思是说,以后咱不这么花钱置办武备了,而是把钱拨给各军,由军队自己采购武备,咱们把军器局和兵仗局独立出去,不再受工部和内宫管辖,这两个制作武器的要害部门由爷爷您自己直辖。

        这两个局按照军队的订单制作武器,军队下什么订单,他们就制作什么武器。至于谁能拿到订单全凭他们自己,而兵部只需检查各军的武备情况就行。

        如此一来环环相扣,制作武器的武器质量不好就拿不到订单,购买武器的军队若是敢和制作武器的互相勾结,以次充好就逃不过兵部的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