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继祖传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下河南(四)(1/3)
        刘继祖眉头微皱,那里他只派了一万人,因为那里也算是太行山余脉,但孙起说的有道理,那里和太行山另外三条通道的情况不同,确实应该加强防备才行,因此又点了点头。孙起这才继续讲道:“而东边过来的通道就比较多了,但能够大规模运粮的通道共有四条,这每条通道至少也要安排两万人驻守,而且驻守每条通道的两万人里必须有一万人处于机动状态,随时可以调动支援河南道其余地区才行!”

        说完就看着刘继祖,刘继祖的眉头皱的更紧了,按照孙起的安排,这就至少需要八万人才够,最理想的状态是这八万人里有四万是骑兵,当然这个几乎不可能,他们现在满打满算才有一万骑兵,加上襄州那边的最多也就一万五千骑兵,距离四万还有一定差距,但他还是点了点头。

        孙起见刘继祖听从了自己的建议,高兴了些,又继续讲道:“接下来咱们先说北方,北方的形势一直不明朗。但从过往信息来看,乌合台早晚是要南下的,因此山西道北部的驻军不能少于五万人,还要不断加强防备,修缮长城和各地要塞,补充箭矢和防御装备,随时准备打硬仗才行。咱们在南边的队伍也要随时保持警惕,这北方的敌人和咱们中原的敌人可不一样,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众人听了这话反应不一,少数人深以为然,但大多数根本不以为是,觉着孙起有些危言耸听了。但刘继祖是知道北方敌人的厉害的,他不仅从书上以及田先生那里了解过,也亲眼见过他们的战士动手。刘继祖现在经历了不少场战斗后,慢慢知道那些战士虽然其貌不扬,但极有可能是草原上百里挑一的精锐,因为那些战士都是以一当十,加上弓箭甚至可以一当百的。

        刘继祖不知道草原上普通战士的战斗力如何,但以此类推,能够以一当三也是非常了不得的事!因为打仗并不是靠着士兵绝对数量的对比来推算出来的,否则北方草原上的人再多,又怎么比得上中原人多。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战,刘继祖已经慢慢领会到了战争的一些简单规律,比如俗话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在战斗过程中确实体现的十分明显,尤其是双方的士气相差很多时,那就会产生极大的效果,即便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果人数少的一方士气高涨,而人数多的一方却士气低迷,人数多的那方也不一定能胜。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很多,其中很多都有这个原因在。但影响士气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战争的原因,将领的水平,战略战术的运用等都很关键,其中战斗力的差距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因素。战斗力强的军队士气一般都是高涨的,充满信心的,能以一敌三的军队放到哪里都是战斗力超群的存在。

        以一敌三并不是真的就只能以一敌三,当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能达到这种程度时,除非遇到战斗力相似或者纪律极为严明的军队,否则一旦开战很快就会形成一边倒的形势,就像红巾军攻占河南道的情形一般。

        实际上双方的兵力相差并不多,河南道的郎家军在数量上是占优的,但红巾军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靠着刘继祖带着的阎罗军打出了士气和名声,对方只是和他们打了几仗,就树立起了对方不可战胜的这种念头,因此一得知是刘继祖的阎罗军来了,就完全丧失了抵抗意志,忙着逃跑了。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一场局部战斗失利,只要应对得当,对于大兵团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难就难在这应对得当上,不是真正的统军大将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而这类统军将领正是目前中原各地所欠缺的,对此刘继祖也是心知肚明的。

        他很担心北方草原的那些敌人,因为他知道双方在实力上的差距。北方的那些敌人战斗力强,组织性强,机动性强,他们的弱点是人数少且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如果他们的人数能达到一定规模,又能完成统一,那绝对是中原帝国的噩梦。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