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歌手中的泥石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20.要录,就录到最好(2/3)
情?

        这两人这么恐怖的吗?

        我们会不会被灭口?

        吓死个人!

        学校果然是个可怕的地方!

        我们要退学!

        ……

        第二天就是跟李静约好去录歌的日子。

        李静一早就开车到了于跃家附近,接他去录音棚。

        “李姐早上好。”

        “早,东西都带了吧。”

        “嗯。”

        到了地方,于跃才发现,这个录音棚的地址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原本他以为这个录音棚是在哪个商业街区或者商场里面,却没想到李静开车来到了一个类似于城中村的地方,而录音棚就建在一户院子当中。

        院子的主体是一个三层的自建楼,旁边还有一个两层的楼房,看上去像是后来扩建的,与三层的主楼连通。房主把老楼和新楼的二层整体联通起来,做成了录音棚。

        虽然从外面看,这个房子平平无奇,但是来到二楼后,于跃发现录影棚装修的很专业,并且有两组收音室和对应的调音台,各种录音设备都是很专业,整个楼层的隔音也做的很好。

        不过两个录音棚的用途不太一样。

        老板姓徐,年过四十,结婚十一年,原本是省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平时酷爱唱歌。他的妻子是专业的录音师、混音师,本身也在工作中掌握了修音的技术。

        徐老板十二岁时,他母亲因为身患重病去世了,三十三岁时,父亲也不幸车祸遇难。

        这么大的一个房子,就剩他们一家三口住了。

        后来徐老板考虑了很久,决定辞职自己做个私人电台,把家里空着的地方也利用起来。

        徐老板之所以敢于辞职,一方面是他对自己幽默的主持风格很自信,觉得出来自己干也可以做的很好。

        另一方面,他父亲走时,不仅留了这个一个院子给他,还留下了二十七万的存款和当年分配的五间临街门面房,而且门面房的地段还不差。

        所以徐老板即便是收房租,一个月也能收到好几千块。

        他本质上就是一个吃喝不愁的包租公。

        一开始,徐老板只是装了一个电台的录音棚,后来大概是感觉手上的闲钱比较多,不但又盖了个二层小楼,还把两栋楼房的二楼打通,新装了一个专门录制歌曲的录音棚。

        还买了很多专业的设备。

        起初,这些设备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用,有时候也会帮一些歌手朋友录歌,或者让他们过来练棚,基本不收钱。作为感谢,徐老板的私人电台也可以免费的播放他们在这个棚子里录的歌曲。

        后来大家发现,他的私人录音棚的设备竟然丝毫不比外面一些专业录音棚差,就慢慢也带着做起了录音棚的生意。

        早几年的时候,过来录歌的大部分是歌手,圈里的、地下的都有,后来渐渐的一些音乐爱好者也被介绍过来。

        不过相比较而言,音乐爱好者的水平就比专业的歌手差很多了。

        于跃这次来录制原创歌曲,还要先跟徐老板一起把编曲做好。

        徐老板在辞职之后,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好好的学习了音乐。并且经常帮人做一些简单的编曲之后,掌握了编曲的工作。

        他用的是一款最新的编曲软件,可以模仿很多主流乐器的音色。在购买这款软件时也花了四千多块。

        不过现在录制小样,用钢琴的伴奏就够了。

        原本于跃是想带吉他过来进行乐器实录的,这样连制作伴奏都省了。但是徐老板之前给的建议是直接用软件制作,然后后期让他妻子帮忙简单的做一下后期。

        于跃也就没有把吉他带过来。

        原本于跃打算大致的录几遍,选个最好的就够了,也就是个参加选拔的小样,没必要太过于追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