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何当共赴风月之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五章 帝王(1/2)
        这是沈娇娘进殿以来第一次抬眸仔细去看皇帝。

        在世人眼中,这位征战无数,铸就大兴大一统的帝王一直是位不老圣人,而其实,十九岁登基为帝的他,至今已执掌龙印三十六年,已逾耳顺。

        皇帝名雍,字平章,是大兴开国皇帝——高祖皇帝李彧的次子。

        李雍十八岁时被封为誉王,而早在被封为誉王之前,他就已经带兵征战长达四年。

        北越仲业十三年,时任北越右骁卫将军的高祖皇帝李彧迁太原郡留守。

        同年七月,李彧策动太原郡守,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贤主,匡复北越”的名义正式起兵。

        起兵之后,李彧一边招降叛军、流寇,一边派亲族迅速进兵,同时广发檄文,斥责北越恭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不聊生。

        九月,李彧携长子李苾、次子李雍挥师南下,先后攻破北越骠骑大将军祁连山、云麾将军邱子悦、归德大将军庞武源三人所驻守的州郡,渡河南下。

        期间,李雍用兵如神,对据守黄河以东的诸将或攻或劝降,使得李彧大军势如破竹,迅速向西南挺进。

        当时,北越恭帝远在扬州,关内北越军力量十分薄弱,而各地世家与诸军阀激战方酣,无暇西顾,是以李彧长驱直入,无人可挡。

        仲业十三年十一月,李彧大军攻入长安。

        同月,李彧尊身在扬州的北越恭帝为太上皇,并拥立其孙刘吉为帝,改元安宁,后称北越怜帝。

        怜帝登基之后,封李彧为兴王、大丞相、尚书令,李苾为兴王世子,封李雍为京兆尹。

        至此,李彧已经完全掌控了关中局势。

        安宁二年,太上皇恭帝被进军扬州的叛军天命教教主仲孙长季所弑,怜帝随即禅让于李彧,李彧三拒之后即位于长安,国号大兴,建元勘平,定都长安,是为大兴高祖。

        即位之后,李彧便开始着手消灭其他诸侯、军阀以及拥兵自立的世家高门。

        在以李雍为主,李苾、李岱以及北越镇北公主刘懿芳为辅的联合征讨下,李彧彻底消灭了盘踞各地的势力,完成了疆域一统。

        待到天下平定之后,李雍已经是威望日隆,功名日盛。

        无论是在百官心中,还是在黎民口中,戡平内乱,涤荡外匪的李雍都远胜于已是皇太子,且安居长安的李苾。

        为平众口,抚民心,李彧于勘平六年册封李雍为誉王。

        同年,李雍领尚书令,且被准许在誉王府内自置官属,李雍因此开辟了伯乐馆,招揽天下有才之士入馆,不问出身。

        李雍的这一举动使得皇太子李苾十分警惕,李苾随即与三弟李岱,七妹李渔联手,以图抗衡李雍。

        高祖怜爱长子,却又疼惜次子常年征战。

        他眼见李苾与李雍之间明争暗斗,却一再地纵容,以期让诸子互相制衡却又不加以控制,这导致了朝臣逐渐分化,出现了派系之斗,亦导致了李苾与李雍二人之间无可避免的兵戎相见。

        此后,李苾深知李雍绝不会甘为人臣,屈居自己之下,遂暗中谋划,联络朝中重臣,图谋将李雍一党尽数歼灭。

        勘平七年,突厥侵犯大兴边境。

        寻得机会的李苾旋即向高祖建议由李岱做统帅出征突厥,李苾上书次日,太子府少詹事萧正冶暗中传书于李雍,告知李苾所图。

        原来,李苾欲借出征突厥一事控制李雍手上的兵马,并准备在交接之后设伏兵劫杀李雍。

        如此之下,李雍决定先发制人。

        六月,李雍在兴庆宫东门春明门附近诛杀皇太子李苾、齐王李岱,平阳公主李渔,并声称李苾与李岱伙同李渔屯兵于长安以东,意图谋反。

        随后,李雍率军以护主之名控制住了长安城。

        深宫之内,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