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归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六章 李仲良伏诛(1/2)
        夫子保药命,外身得无咎。

        日月不能老,化肠为筋否。

        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

        于何今相逢,华发在我后。

        近而知其远,少见今白首。

        遥信蓬莱宫,不死世世有。

        玄石采盈担,神方秘其肘。

        问家惟指云,爱气常言酒。

        摄生固如此,履道当不朽。

        未能太玄同,愿亦天地久。

        实腹以芝朮,贱形乃刍狗。

        自勉将勉余,良药在苦口。

        这首诗名为《滑中赠崔高士瑾》,作者为唐朝时的一个状元,名叫王季友。

        诗中“刍狗”一词,来源于《老子》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个圣人说得便是统治阶级及其走狗。

        再说范眭等人,这几日苦等陈牧的结果。

        刚开始见太子服用了钟无盐的汤药之后效果非常明显,满怀希望的期盼钟无盐就可以将太子治愈。但几日下来,太子虽较之前情况好转不少,但并未根治。

        这两日,隐约又有了加重的迹象。今日便是陈牧说好制出鹿鸣散的日子,此刻仍不见陈牧前来太子行宫,范眭和仇常侍都有些发急。

        眼见即将到了午正时分,范眭便派出了两队人马,分头前去催促陈牧。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派出去的一队人马回来了,带回了陈牧的尸身。

        范眭被这晴天霹雳惊走了魂魄一样,呆立在原地一动不动;仇常侍则“吧嗒”一声摔倒在了地上,立时昏死了过去。

        倒是钟无盐不愧是医家出身,急忙凑到近前,快速扫视了一圈。

        只见陈牧双目紧闭,脸色惨白,除了脸颊有一道浅浅的伤痕外,未曾发现其他外伤,更别提致命伤。

        钟无盐一把搭在陈牧的腕脉之上,感觉隐约还有一丝脉搏在跳动。

        他抽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向陈牧的大陵穴和曲泽穴各扎了一针,随后拿了一根略粗一些的银针向百会穴扎了进去,来回捻动了几下便拔了出来。

        “范大人、仇大人。”钟无盐长吁了一口气道“岩松无恙了,再过盏茶的功夫就会醒过来的,两位大人万勿担心。”

        范眭闻言,一把抓住钟无盐的手,使劲摇晃了几下,嘴唇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仇常侍则一骨碌从地上爬了起来,两行清泪从眼角涌出。口中不停言道“先生这是救了老奴的命了,钟先生这是救了老奴的命了。”

        众人见陈牧无甚大碍,皆欢欣鼓舞。唯有监察御史中行现,表情淡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片刻之后,陈牧果然醒了过来。他先是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见自己的头颅还完好无损的长在脖颈之上,便长舒了一口气,下意识的颂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众人不懂陈牧口中称颂的是何意思,也未细加追问。因为太子王临就守在近前,太子爷没开口,其他人焉敢出声。

        陈牧起身坐定,见太子侧坐一旁,连忙从榻上滚落下来,向太子见礼。

        王临微一抬手,示意仇常侍服侍陈牧躺定修养,不要多礼。

        虽说陈牧饱受后世民主思潮浸透,可此刻不是讲平等的时候。他规规矩矩的向太子施了礼,从贴身的衣衫里面拿出了制备的鹿鸣散,唤小黄门拿来了玉碗、银匙以及温水。

        又一本正经的给太子把了把脉,将鹿鸣散分了十二等份,拿出其中一份倒入玉碗,用温水搅匀化净之后递给了一旁站立的小黄门去试药。

        陈牧所有这些动作轻柔而有章法,肃穆而一气呵成,做得极有仪式感。

        还有比这更让人感动的吗?一个刚从死亡线挣扎着回来的医工,拿出自己用命护住的药剂,而且还是自己亲手制备的,亲手调制给病患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