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贫道无礼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七章 信仰、香火(1/2)
        大昊皇朝信奉的是武神,而作为武神后裔的皇室,每四年会组织一场大祭,既是祭祀先祖,又是为民祈福,所以规模浩大、礼节繁复,天下百姓也相当重视!

        不过,这一传统在最近一两百年里已经先后两次因故无法举行。一次是拜火教之乱,再一次是四年前的夺位内乱。

        所以因为少办了一次,这一次负责的官员相当尽心,不敢有一丝错漏,这一段时间都纷纷熬出了黑眼圈了。

        当武秉央带人抵达祭坛的时候,这里已经全都安排妥当了。

        祭坛位于皇城的中轴线上,与皇宫遥相辉映,东西相望,占地面积达五千多亩。整个建筑群里建有供奉武神的武神殿,供奉武氏历代皇帝的太庙,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观,制作祭品的神厨馆,以及供皇帝和嫔妃、诸侯、王公大臣们斋戒的三十二殿,储藏祭祀用品的七十二连房。

        来到这里后,就是心事重重的赵常胜都暂时放下了杂念,跟着武秉央来到斋戒的三十二殿,进行沐浴更衣等斋戒事宜。至于戒荤腥,戒情欲这些是在这之前七天,各自需要自律的。当然,武秉央这“昏君”明显是没有自律这东西的。

        临近正午的时候,外面开始鼓乐齐鸣,大祭马上就要开始了。

        武秉央率先从他的斋戒殿走了出来,然后在诸侯和群臣的簇拥下,向着祭坛走去,妃子们则走在了最后。本来皇后和太子应该跟在武秉央左右的,但他们一个已经挂了,一个母子俩都不被允许过来,所以就武秉央一枝独秀了。

        此时祭坛四周的广阔大地零散的站满了士兵和负责祭祀事宜的小吏,他们周围放着不同的祭品。大臣们到达这里后,各自散开,来到自己所属的方位,他们里官职越高的,位置越靠近祭坛。

        八位诸侯更甚,他们是可以登上祭坛的,只不过根据爵位的不同,位列不同的祭坛层次。

        皇朝初始,天下诸侯数以千计,各自以爵位大小受封领地。当时规定,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

        但如今,诸侯互相吞并,爵位已经不与领地挂钩了。就那赵常胜之前也不过是一个子爵罢了,但奈何实力雄浑,在控制武秉央之后,就逼迫他给自己两年时间里提升到了侯爵的地步。要不是暂时找不到充分的借口,他现在已经是公爵了。

        于是,目前实力倒数第二的姜国因为国主世袭公爵之位,站到了祭坛第六层。实力最差的卫国与赵、齐二国的国主站在了第五层,他们的爵位是侯爵。再往下是燕、楚、周的国主,他们都是伯爵,站在了第四层。剩下的曹国国主则很郁闷的孤零零站在第三层,也就是子爵的位置,即使曹国的实力是在中上等的也没办法。

        至于第二层的男爵位置目前只能空置,而第一层则是留给立过特大功劳或者有着卓越贡献的大臣的,以目前奸臣当道的世道,还没有人有资格走上这里。

        祭坛总共有九层,每层之间有五个大台阶,每个台阶宽而高,武秉央和八位国主踩着特殊的步伐一步步跳跃上去。底下的祭司们开始根据鼓乐之节奏,开始跳起祭祀之舞,他们的动作豪放,时而刚猛,时而阴柔,似舞蹈,又似武道招式,透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大长老武镇跟在武秉央身后,感受着身边熟悉的一切,想起年轻时候第一次参加大祭的样子,内心感慨万千。他作为皇室一员,如今又贵为武王,论爵位还在诸侯之上,所以有资格站在第七层。武王是武氏大长老的固有爵位,领地便是武氏祖地武神山一带方圆千里。

        而作为第一次参加大祭的大部分武氏年轻人,心里又是新奇又是紧张,跟在各位诸侯身后小心翼翼的迈步,同时又努力回想之前的祭祀演练,生怕做错什么。他们身为宗室成员里年轻一辈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