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有故事的干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30章 果子(1)(1/2)
        在机场候机其实还有一点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你可以观察你身边的各色各样的乘客。大家来自天南海北,但是这个时间段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等待。每个人消遣时间的方式方法不同,简简单单的观察一圈,会从这些乘客身上发现很多趣事。

        我和张先生找到位置坐下来候机,对面坐着的一位上岁数的阿姨和叔叔,带着一个小朋友,从他们的交谈中不难理解到,这是祖孙三人,打算搭乘飞机前往南方,和常年在那边打工的子女汇合,一起过一个短暂的假期。小朋友总是天真无邪的,一直在机场里跑啊,跳啊,反倒是两位长辈表现的很拘谨,应该并不经常乘坐飞机还有些不适应。小朋友嚷嚷着饿了,爷爷带着他去买了面包和火腿肠,还有便利店常见的关东煮,小朋友吃的不亦乐乎,一旁的爷爷奶奶却默默的打开包,拿出了几根黄瓜和一罐豆腐乳。我忽然想起小的时候,我和爷爷出门买菜,赶上突如其来的大雨,爷爷给我买了虎皮卷蛋糕,自己却只舍得买一个玉米饼子,果然天底下的老人都是一样的。

        祖孙三人过了没多久就登机了,又坐过来一对母女,女儿也就十几岁,母亲也很年轻,从坐下开始母亲就不停的打电话,女儿却嘟着嘴,似乎正在生气。后来的对话里听出来,母女俩去看望在部队生活的父亲,女儿但觉得部队网络不便利,所以不开心。母亲一边安慰,一边和父亲通电话,细心的汇报行程,还商议着买什么东西带过去给丈夫的战友们。我从前对军嫂,军属这样的词汇没有什么定义,直到去年外甥当兵去了北京,才有了一些感触。逢年过节,家中聚会,总是看不到外甥的身影,大姐言辞骄傲,但是也难掩对孩子的思念。我安慰大姐,放假了孩子就会回来的。大姐说,家中培养出一个军人是光荣,孩子进了部队,就不再是咱们自己家的孩子,是国家的孩子。我还没有做母亲,但是我却也很敬佩大姐这样的觉悟。家中走出一个军人,是这个家庭的光荣,军人为国家付出,也是无数家庭在背后默默的付出。有国才有家,家即是国,这一点在军人家庭中体现的更加入木三分。

        眼看着登机时间将近,我去上洗手间,看见一队组团旅行的阿姨。和我的方向正相反,他们刚从海南回来,要赶回黑龙江老家,也在南京中转。一群人站在洗手间里乌泱泱的,说着东北话,一边热络的聊天,一边在往身上加衣服。此时黑龙江依旧冰天雪地,和三亚的温差可谓是天壤之别,但是下了飞机太冷,行李箱又不好打开,这些上了年纪的阿姨不得不早做准备。这场景看着蛮有意思的,我学给张先生听,他忽然一脸严肃的看着我,“你说,咱们需不需要把厚外套脱了?”我笑着回答,倒也不必。

        飞机起飞,降落,流程熟悉了之后,一切都变得简单明了。再次乘坐摆渡车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身边有一位大叔,悄悄问我,“闺女,这个车往火车站开么?”我压低了声音耐心的给他解答,这只是摆渡车,送你到航站楼,不是出站的大客车。大叔这才松了一口气,小声的嘀咕了一句,“我说么,我还没拿行李呢。”我看着这位大叔,就想起了上一次在南京的时候的我和张先生,凡事总有第一次,这样的情形并没有什么值得觉得丢脸的。

        抵达海南,我们本心觉得真的还不错,气温没有想象的那么热。时间是晚间六点左右,气温大约二十四五度,正是舒适的时候。和旅拍影楼签订的协议,影楼出的酒店要从明晚开始,所以今天晚间我们的住宿是需要自理的。

        我提前在网上选了一间小小的旅店,并没有入住那些品牌连锁,因为抵达的时候已经到了晚间,就算入住好一点的酒店,体验的时间也不过几个小时,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短暂的舒适耗费自己的银子,更何况婚纱照拍摄之后,我已经选好了度假酒店,委屈这么一晚上,也不算什么。在这里给出一个小贴士吧,如果抵达目的地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