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澳洲风云1876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162章彻骨的严寒(3/4)
5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在西方的帮助下建立的。

        苏俄三大钢铁场、马格尼托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斯克钢铁厂和扎波罗热钢铁厂都是在米国的援助下建造的。

        苏俄三大汽车厂,也都是在殴美专家帮助下,用西方设备建设而成的企业。

        四大拖拉机厂都是米国援建的新厂。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在米国近80家工厂的帮助下建成的,在二战中演化成    t34坦克的滚滚洪流,成为击败德三帝国的关键性军事力量。

        苏俄30年代的最大电站,第聂伯电站和其他大型电站都是依靠英、德、美设备建成的。

        31年,苏俄向国外购买了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在32年上升到了一半左右。

        苏俄在极短时间内工业飞速发展,获得了全面的重工业生产能力,还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为独立自主的发展工业了有利条件。

        在一五计划期间,米国累计向苏俄贷款了17亿美元,为其实现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32年,在苏俄各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有2万人,其中6成以上都是米国人。

        这些专家的工作受到高度重视,被委以重任,担任了总工程师,总建筑师等要职,很多人还得到政府奖励,获得了苏俄最高技术奖列宁勋章,例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就是米国人。

        西方经济大萧条中,出现了一大批的失业技术人员,他们也被招聘到苏俄工作,几乎帮助苏俄重建了整个教育科学体系,培养出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

        到1932年底第一个5年计划结束时,苏俄的工业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并拥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而这一迅猛势头在二五计划中得到了延续。

        截止至二五计划结束,也就是37年,苏俄钢产量达1770万吨,煤产量1.28亿吨,发电量365亿度,建成包括钢铁、飞机、汽车、化工、重型机械等多个领域,共6000多家企业,工业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10。

        与此产生鲜明对比

        33年与28年相比,米国工业产值下降了44,德国下降了45,英国下降20。

        通过上述的经济表现可以看出,全力帮助苏俄实现工业化,并没有增强美欧等传统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实力,缓解生产过剩的巨大压力,反而为自己培养了一个强劲对手。

        真可谓打落牙齿和血吞,这就是资本驱动政治决策,没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恶果。

        而这种情况在大洋帝国不存在,但至于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重工业和机床设备制造业,其主要部分由帝国皇家和政府控股,具有很强的话语权。

        在短期的大规模裁员后,随着大规模基建的重新启动,既然国际市场糟糕透了,那么重点刺激帝国内需。

        在消耗巨大钢铁和水泥产能的同时,促使设备加工业,运输业全面复苏,凭空增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而这些产业的复苏产生巨大的连锁效应,人们有了工作就有了钱,能够按时偿还房屋贷款,可以大量消费,避免了大量银行多米诺骨牌一般的倒闭。

        而银行的稳定,逐步恢复了居民信心,在日常消费力的带动下,食品加工,农牧业生产,服装业和海洋捕捞业,运输业也开始全面复苏,进一步增加就业人口。

        到了30年底

        经过一整年的努力,大洋帝国的经济已迅速反弹,逐渐形成了以太平洋国家安全联盟17个国家为核心圈子的贸易圈,逐步恢复遭受重创的外贸往来,带动这些国家缓缓复苏。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大洋帝国经济坚冰的融化,暂时只能辐射到贸易紧密联系国,扩散不到全球。

        而此前,在国际贸易上对大洋帝国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