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常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1章:朝会(2/3)
柴,只要有一把火,就能瞬间燃起滔天烈焰,而后席卷四方,烧尽一切腐朽的存在。

        虽然曹操没有办法知道其中的具体情况,但他透过袁氏子弟的现状,还是能猜测到的。袁家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不能对禁锢党人之事,不闻不问的。

        尤其是袁绍这名好友,曹操知道他的志向,而眼下,他却躲在家中,不应朝廷征辟,只暗地里大肆联络党人。曹操从他的言语中能推测出来,他在蛰伏。

        如同其他党人一样,等待矛盾的爆发。届时,袁氏将站出来力挽狂澜。

        “本初我知道你的想法。”轻吸一口气,终究曹操看着袁绍,神情并没有像他一样轻松,“你要知道,有时候意外总是发生在大意之下。”

        嘴角讥笑,听着曹操的话,袁绍并没有半分凝思,只是双手背负,低头瞟了眼案上的绢帛,浑然无意道“蝼蚁他就永远是蝼蚁,即便他能搬起超越他本身的石头。但我只需要轻轻一抬脚,就可能将他瞬间碾死。”

        默默看着袁绍脸上自信的笑容,曹操终于不再劝说。

        目光再次投向绢帛,这一刻,曹操觉得,今晚的决定或许会彻底改变他今后的人生走向。

        桓典怒斥中常侍张让之子的消息,像风一样,迅速传遍洛阳城内的每个角落,只要朝政消息稍微灵通些的都收到了风声,准备借机打压一波宦党。

        而皇宫中,部分消息灵敏的常侍也同样收到了外面递的话。那些依附在张让羽翼下的常侍、黄门也是颇为紧张,可是当他们将消息递给张让时,却并没有得到丝毫回应。

        往日神经极其敏锐的张常侍这一次,仿佛没有理解事情的背后含义一般,完全没有联络其他常侍,只是听之任之发展。

        次日,朝会

        天子自中常侍曹节病故后,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准时的召开朝会了。往常都是太尉杨赐公主持朝会,众大臣商议,而后重要事项再汇报给天子。

        今日天子却并没有等到杨太尉如何言辞激烈的劝谏,就乖乖的端坐到龙榻上召开起了朝会。

        崇德殿,乃是南宫规模最大的宫殿。也是朝会常用的大殿,很早的崇德殿内,众公卿就各自位列班位,等候天子了。

        往常情况,要么是等了半天,宦官跑出来说一句散朝,要么是太尉杨公往后殿,将天子请出来。今日倒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一没等很久,二杨公都不曾去请。

        天子就饶有兴致的从后殿走了上来,端坐在龙榻上。

        见天子出现,众公卿自然是子啊宦官的号令中,遵照仪程向天子行参拜大礼。

        一番行礼结束后,才正式进入到朝政奏禀环节。这时,尚书令便会将尚书台整理出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奏章,向皇帝陛下当殿禀报。

        皇帝再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结合征询三公的意见后,对事情进行相关处理。

        如今是中平五年冬,朝廷的事情大体上都是些御寒防冻的民生事,多的也就是大鸿泸对于各地属国的进贡,明年开春大朝会等事情的预先提出。

        这些事情,刘宏自然都是直接交给三公九卿们去做。

        随着一项一项议题结束后,刘宏正偷摸在人群中寻找曹操身影,等着他站出来谏言的时候。身为太尉的杨赐,却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

        “陛下,老臣有事要奏!”杨赐轻咳数声,对着上方的刘宏行礼后,缓缓嗡声出言。

        “杨公有何要事直接上份奏折便可,何必非要在这朝会上来说?”刘宏此时最期待的是张奉,却不料杨赐当中插了进来,他自然是有些不开心的。

        “陛下,此事老臣思虑再三,还是想向陛下进言!”

        “杨公但说无妨!”

        “陛下,近来民间传闻,有巨鹿人张角,以符水行医布道,行走四方,举国州郡多有其信徒。据州郡贤达奏表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