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5章 云台二十八(2/4)
莽、刘秀,甚至连刘秀家在哪都不清楚。

        对了,还听过“云台二十八将”,然而里面究竟有哪二十八位,然不知,只以为是和“燕云十八骑”一样的组织。

        他自然更不晓得,历史上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景丹便名列其中,排位第十。

        但这并不妨碍,第五伦与景丹的第一面,就对这位郡吏印象极好。

        景丹三十余岁年纪,虽然相貌不甚出众,但颇有官仪,说话又好听,没有摆上吏的架子,让人生不出恶感来。

        他不急着表明来意,在被迎入第五里后,只唤了第五伦在一旁走着。

        与第五伦对话时,因为离得近,景丹似乎嗅到了什么味儿,顿时明白过来。

        他稍微思索后,便不急着往祠堂走,只放慢了脚步,不紧不慢地左看右看。

        这一看,还真让他发现了第五里独特的地方。

        “伯鱼,其他里的仓禀,都在各家院墙之内,汝家的粮仓,怎么修在里聚中央?”

        里中大水井旁,是前些日子第五伦让人修建起的一座粮仓,他正想拖延时间呢,见景丹发问,立刻热情地解释开了。

        “文学掾,这是本里的义仓。”

        “义仓?何义之有?”

        第五伦道“古者耕三余一,耕九余三,皆是重储蓄以备荒歉。然而近年水旱无常,里中常有贫民迫于饥荒。而我家身为里豪,虽也不富裕,但日子还能勉强过去。”

        “于是我便向大父提议,损有余而补不足,拿出我家一百石粮食来,存于这义仓之中,以备不时之需。若是遇上有田亩遭了虫害绝产的人家,便可向大宗请求,查得情况属实,可得一旬口粮,帮他们熬过青黄不接,免得出现饿坏人的惨事来。”

        第一柳在一旁都听傻了,他们里也是贫富不均,但他从没生出这样的念头来,这第五霸祖孙俩,果然是野心勃勃,从内到外都在收买人心啊。

        倒是景丹来了兴趣“受灾族人用了义仓的粮,是赊贷么?要交利息么?”

        之所以有此问,是因为皇帝王莽推行的“五均”之政跟第五伦这义仓挺像的在常安和其他几个大城市里,设了钱府丞为百姓贷款。

        短期小额叫赊,不收利息,让人解喜丧燃眉之急。长期的叫贷,期限较长,帮城市里的工商创业用,按借款者纯利润额收取年利十分之一……听上去挺好的,不过据说已经被下面的人玩坏了。

        第五伦也从第四咸处听说过这政策,当时就觉得邪门,若是王莽再给这机构取个名叫国家银行,第五伦差点就以为他真是穿越者了!

        不过那五均赊贷只在大城市里,与县乡无关。

        第五伦向景丹解释道“没有利息,这是大宗救助族亲之举。而且有了我家带头,里中较为富庶的几户,诸如里长、里父老,也愿各出五石粮存入义仓。先如此施行一年,往后遇上丰年粮贱,里人亦可将多余的粮食送来,粟麦一石,贫富差等。遇上家中有喜丧之事急着用粮,便可以取得两倍的粮食,一年内还上即可,不用去外面赊贷高利。”

        这义仓也是后世南方宗族制度标配,就当是宗族基金了,第五伦已经和第五霸说好,分出五顷地为义田,租给贫穷族人,收取的租金缴纳义仓,加上“说服”富户及里民自愿捐献点,让义仓不空。

        只要没有人监守自盗,只要保证大宗信誉不倒,应该不会崩盘,有了它做资金保障,之后兴义学,练义兵,加固里垣等事才能办起来啊。

        但他家用粮缺口又大了,得快点想到飞速集粮的法子啊。

        “这义仓由谁来管?”景丹越来越感兴趣了。

        “现在由我管。”第五伦拍了拍腰上的钥匙。

        景丹颔首,眼中有激赏之意,却没有过多点评,继续往前走,没多会又停了下来。

        他们已经来到里中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