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汐元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六章 威福军(1/3)
        经过一个多月的打探,陈汐元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行动了。她看中在汉中一带活动的威福军。威福军首领王郎和副首领刘沛是同乡,这二人原本都是宁强县的平民。那王郎原本在宁强县也小有薄名,身强力壮,好打抱不平,他也是因此才得罪了当地的豪强,在去年七月被征往定边服徭役,那刘沛也在其中。哪知道前往定边途中天降暴雨,遇到了洪水,耽搁了行程。大离王朝统治甚为严酷,服徭役时若在规定的期限前赶到地点,必须要受到很重的刑罚。其时恰逢南方诸王起兵作乱,朝廷各主力军队都被调往南方前线,兵力空虚。王刘二人见无法按时到达,一商议,决定杀掉押送他们的军卒,揭竿造反。那些一同被发配的犯人都起身响应,他们打起了“伐无道,诛暴君,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口号,反抗朝廷。因大离朝长期高压统治,底层被压迫的农民纷纷响应,加入起义队伍。经几月的征战,他们窜犯多地,占领过很多县城,最近,竟然攻克了重城汉中,一时间风头无两。各地也都有效仿威福军的,势力较大的就有三支。

        威福军的壮大令朝廷如坐针毡,但苦于兵力空虚,无力前去剿灭。为此皇帝专门下了圣旨,允许各地自行募集乡勇,抵抗那些四起的义军。一时间,各县郡地方纷纷组织起自己的武装,少则数十人,人口多的地方甚至有千人以上的兵力。

        就在五天前,听闻朝廷和附近郡县乡勇的联军围住了汉中城,威福军的主力被困在了汉中城里。陈汐元认为,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若是她能助威福军解围,就可以打响名头,也为在威福军坐稳交椅递上投名状。她展开轻功,日夜兼程赶往汉中。在途中,她还遇到了开往汉中的一支朝廷部队,人数不多,但个个盔明甲亮,甲饰衣着甚是华丽。队伍居中有一驾马车,由四匹并排的马拉车,看来车内之人身份不低。

        行走了几日,终于到了汉中地界,陈汐元放慢脚步,前去观察。汉中地处梁州,山水秀丽,但此时却是处处狼烟阵阵,旌旗翻滚。

        出乎意料的是,陈汐元并没有费多大的劲就进入到了汉中城。在到来前,陈汐元本以为此时的威福军被重重大军包围数十日,军士应该是有些慌乱和不安的,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汉中城的城门大开,各路百姓进出城门,络绎不绝,威福军兵卒盘查往来人等,也不甚严。看这等情形,真难相信敌军已经兵临城下,并且已经围在城外驻扎了很久。

        陈汐元十分诧异,便在城里四处走动,询问情况。听来的消息说,朝廷大军前来征讨之时,城内确实十分紧张,严阵以待,然而几日之内,双方并未有过大规模的交战,城内反而越来越放松。陈汐元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想了一阵子,便已明白内情。她又问得义军统帅住在汉中府府衙内,便在集市上买了一件女装,在客栈中换好,便向那府衙走去。

        到了府衙,见到十几名威福军士卒站在门口,不似城中见到的守军那般懒散,正在守卫府衙。见到陈汐元道来,有一个领头的士卒道“兀那女子,这里是府衙,不是你能来的地方,还不快走?”陈汐元道“你们将军呢?我要见你们将军。”另一个士卒笑道“你一个黄毛丫头,要见将军作甚?莫非你真把这里当做府衙,要来击鼓鸣冤不成?”众兵卒哄然大笑,更有人调笑道“你若真有冤情,一会便来陪我们哥几个玩玩,我们明日帮你通传将军如何?”

        陈汐元心中有气,但自不会跟这些兵卒一般见识。只道“快去禀报将军,我有重大军情相告,误了大事,你们谁也吃罪不起!”众兵卒哪里相信,还是在起哄。陈汐元不理他们,伸手便在府衙门口的大鼓上敲了起来。那鼓是府衙门口用于给百姓击鼓鸣冤用的,本来还配有一对鼓槌,但原本的汉中知府已然不在,威福军也不会给人伸冤判案,那对鼓槌早已不知去向。

        众兵卒见陈汐元径自敲鼓,也是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