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炎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三章 往事(中)(1/2)
        而这匹半路“杀”出来夺走大位的“黑马”,是被老年繁炢平时私称为“贤侄”,已经五十七岁“高龄”的炬连大宗祀稹蕿!

        ——为何会这样?为何占尽优势,领跑了将近三十年的培熺,会在即将抵达终点加冕为王的前一刻,被一名从未认真关注过的,默默跟跑却突然发力的竞争者反超?

        论其究竟,一切便得回到繁炢亲自建立的那套宗王继位制度上,而纯以制度论,稹蕿的上位便可称得上名正言顺、理所应当!

        繁炢在位期间最后几年,宗国在经历一段百业俱兴的快速发展之后,竟出乎意料地遭遇了数十年难得一遇的“神罚”——干旱,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大批农田龟裂作物欠收,牧草枯死牛羊锐减,兼且商路受阻、外援被断,严重的生存危机纯靠有限的丰收年成粮食储备苦苦撑持,这令一众上层权贵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不仅如此,宗国外部形势也风云突变,首先卑犬、突奴各部族经过无数次争斗较量,并凭籍从大雅国内乱中的掳获,重新整合为了一个组织结构更加精密、更为稳定的新势力——鞑丹汗国,从而再度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其次,更让人感到雪上加霜的,是新成立的鞑丹汗国在老一辈部族头人的领导下,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不再一味诉诸武力强攻硬上,而是一边采取外交策略威逼利诱、分化拉拢北胡诸族,使之与传统盟友离心离德;一边攻灭其他亲近依附神眷迦岚宗国的蛮族杂胡,在补充给养壮大自身的同时,顺便拔除掉对方的“外围据点”,可谓一举两得。

        内忧外患齐至,不禁给宗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浓厚沉重的阴影,掌权阶层内心十分清楚,相对于不断进逼的“外患”,解决眼下的“内忧”毋宁才是当务之急!然而有何良策可供渡过难关?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宗国分忧解难的,是一向沉稳低调的炬连大宗祀稹蕿!

        直到一车车满载而来的小麦稻米、莲藕蔬果、干鱼盐虾送抵各族首城,众人这时才猛然发觉,六族之中向来存在感最弱,平时除了农业兴盛可资一谈,舍此之外别无长处的炬莲一族,竟已在不知不觉中积攒下了如此深厚的家底,光这一下,便令宗国上下刮目相看!

        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国步艰难面前,不计得失、雪中送炭,解决了吃饭问题这个燃眉之急,无形之中便等同于活命无数,功劳之大简直无以计量,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便为稹蕿日后问鼎宝座划下了道来。

        不过这在当时,也只不过让他跟培熺在功劳方面勉强打成平手而已,或许稍稍领先于后者,但仍不足以动摇第三任宗王之孙多年来形成的稳固地位;真正让两人在竞争中拉开身位的,是其后在对鞑丹汗国作战中的各自表现。

        不知是出于对自身在军事能力方面的自信,还是对竞争对手所给予的前所未有的压力感到过度紧张,培熺无视宗国“三将”、“六尉”的存在,不顾一众支持者的反对,以“国势危难不能坐以待毙”为由,执意向宗王请命统率六军主动出击,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年逾期颐的宗王,面对如此不合惯例之事沉默良久,最终竟同意了这个明显带有建功,或者更直白点说抢功意图的请求,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在任命培熺担任临时设立的“神令都帅”,携两位副手“神驱将军”、“神策将军”共同出兵的同时,还令炬连大宗祀稹蕿负责征调粮草辎重以支应大军作战。

        结果培熺在连胜三阵之后,不听两位副手的劝告,执意要扩大战果,故而亲率中军追击,却不幸在甲贡山附近中了鞑丹汗国左贤王的大军埋伏,舍身突围之际遭受重创,虽然在亲卫奋不顾身的护持下捡回了一条性命,但就此丧失了这场国战的指挥权。

        好在反应过来的副手“二将”及时抢上,不仅挡住了鞑丹汗国左贤王的两翼合击,还成功将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