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唐春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六章 群魔乱舞(1/2)
        深夜,厚重的坊门落下,巡夜武侯来回逡巡。

        此时此刻,长安城内的一百零八坊就像独立的小城一样,或寂静无声,或喧嚣嘈杂,两种极端并存。

        平康坊,又称平康里,乃大唐最著名的红灯区。

        在这里,能看到档次不一的私家妓馆,因此,只要银钱足够,就可以通宵达旦的纵情声色。

        从南门入坊,沿着长街向东走,一户户妓馆分立左右,虽然没有亭台阁楼,但也是几进几出的回字形大宅院。

        而它们的名字也不像后世那般诗情画意,大多是以“某某家”为名。比如,杜甫笔下的“黄四娘家花满蹊”,这黄四娘或许是假母的名字,或许是指这家妓馆的头牌娘子。

        今夜,刘希夷设宴款待同僚的地方也叫“黄四娘家”。可是,在这个时代,伟大的诗圣可曾出生还是个问题。

        “前日廊下饮,昨日王家宴。今日又逢君,三日三会面。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一道清朗的声音传出帷幔,薛二郎正与眼前之人对饮。

        自从上任以来,他参加了不少宴请活动,懂了不少酒场规矩,亦能做到大方爽快。

        换而言之,大唐又多了一个酒鬼。

        “彩!彩!彩!”

        刘希夷击掌而笑,堂内众人同样大声喝彩,他们对薛郎之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金樽清酒、歌舞助兴,加上宾尽主欢,宴会的气氛越来越热烈,郑都知靠在薛牧怀中,轻笑道:“刘先生作为东道主,劝我家郎君酒,郎君不辞,现在该换先生歌一曲了。”

        在座之人尽是升平司官员,她此次前来,既是防止自家的猪被其它白菜骗走,亦是存了帮薛牧涨涨脸面的心思。

        而薛二郎乐得如此,连忙举起铜爵,催促道:“君劝我酒,我不辞,请君歌,歌莫迟。”

        见状,诸位宾客齐齐举杯:“请君歌,歌莫迟!”

        大唐进士的烧尾宴,玩的就是格调,各种劝酒歌不绝于耳,而身为东道主,刘希夷自然不会推辞。

        “烧尾宴,清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

        说着,他举起铜爵仰头饮尽:“一愿薛郎千岁,二愿都知长健,三愿两位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彩!”

        薛牧斟酒,与坐在身侧的花魁娘子对视一眼,一同朝刘希夷敬酒。

        三巡之后,几个酒量不好的同僚愈发放浪形骸,一个个的脱掉上衫,扎紧幞头,小跑着离开坐席。

        大堂中央,正在表演歌舞的歌妓四散而去,给他们留下施展的空间。

        一时间,群魔乱舞。

        作为官位最高者,王勃陪坐主位,单手撑住下颌,认真欣赏下属们曼妙的舞姿,并时不时击节赞叹。

        “平日里,张校书逢人就夸赞自己最善跳舞,今夜一见,他所言非虚啊。”

        “此舞大善,诸位满饮此杯。”

        在本朝,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会在高兴时跳舞,对于这等盛事,礼法根本管不到。

        要知道,高官显贵的架子可不会一直端着,毕竟人有七情六欲,更何况,此时儒家还未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谬论——

        当年,还是太子的圣人喜得长子,太宗听闻消息后,高兴得冲到东宫去跳舞,一群身披朱紫的大臣也跟着他一起跳。

        所以,这个时候,薛牧正满脸淡定的看着同僚跳舞,毕竟他已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了。

        “郎君可愿上去?”郑都知抱住薛二郎,言语中透着期待。

        “娘子莫开玩笑,某可不敢上去献丑。”薛牧赶紧摇头。

        开什么玩笑?认同是一回事,亲自上场又是另一回事。

        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