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硬汉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五章 我的心在等待(1/2)
        宗祠之战拍了整整二十五天。

        这二十五天,是煎熬的二十五天,奋斗的二十五天,也是获取的二十五天。

        虽然过程非常疲累,但杨峥却没有怨言,反而觉得自己赚翻了。

        多好的“培训班”啊!

        经过这样的磨砺,未来还有什么苦吃不了,什么戏搞不定?

        哪怕是再来一次,他也照样心甘情愿。

        随着时光飞快地向前推进,秋意越发深沉了。

        某个周末,一场可怕的暴风雨不期而至,将整个剧组都“淹”在度假村里,外界的情况也同样夸张。受到积水的困扰,伙伴们哪儿都不能去,干脆集体睡觉!

        “呼哈呼哈,呼……”

        大家实在太累了,上上下下一片鼾声。

        早晨八点钟左右,杨峥打着伞,蹚着没过脚踝的雨水,往农贸市场走去。

        他的体质远超常人,恢复得快,醒了就不想再睡了。

        之所以去向菜场,杨峥是想买一样食材回来,自己做,好安抚一下饥渴的肠胃。这段日子过得辛苦,肚子里很缺油水,他嘴巴馋了。

        农贸市场就在度假村附近,规模不大。

        积水没有并影响摊贩们出工,他们多是本地的农户,以贩菜为生,偷懒可是件奢侈的事情。

        杨峥直奔肉摊儿,眼睛里闪着精光。

        “大爷您好,这个生猪头多少钱一斤啊?”

        “六块五,小伙子,早晨刚杀的猪,很新鲜哦!”

        “您给我称称,我要了。”

        “好嘞……”

        生猪头比排骨或者里脊什么的都要便宜,价格在五到八块之间,当然了,因为地域原因,也不排除有更贵的。

        十四斤猪头九十一,去掉一块钱的零碎,杨峥拢共付了九十元。

        提着猪头肉,他又买些必备的香料,最后兴冲冲地赶回度假村。

        杨峥跟师傅借了厨房,马上卷起袖子开搞。

        ——从前毕竟干过餐饮嘛,做做菜难不住他的。

        收拾生鲜猪头,第一步必须要褪去毛发。也就是脱毛。假如你吃肉吃得正过瘾呢,忽然被硬邦邦的猪毛扎了嘴,那该多倒胃口。

        针对这个环节,厨师们往往喜欢用喷枪吹烤,效果来得比较干脆。

        而杨峥采取的法子更偏向于传统。

        先拿开水在猪头上浇烫,再趁热动手,用刀片一点一点的刮掉。

        这个小工具是可以自制的,将剃须刀片一分为二,掰开,绑在筷子上就行了,特别的好用。

        “嗤嗤嗤……”

        杨峥眼神专注,动作轻柔,看上去就像是在“绣花”。

        古人用“庖丁解牛”来形容刀工技艺的高超,杨峥剁猪头同样手法漂亮。

        把猪头脸部冲下,摆好,耳朵向前,拿起剔骨尖刀顺着口条(舌头)的两侧插入,推拉切割,分离掉组织的粘连处,然后掀起根部,将整根口条割断取出。

        接下来,换成大号的斩骨刀沿着中线劈砍,底部“哐哐”几刀,调转过来“哐哐”几刀,难以收拾的猪头便被他轻松地分成两半。

        挖猪脑,剔骨头,去除淋巴、舌膜等多余的废物组织,将净肉切成小方块……

        杨峥继续着分解功夫,整套过程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

        以流水冲洗肉块半个小时,去掉血污,把肉块下进高腰大锅,注水稍稍没过。姜切片,葱打节,先放入花雕酒、老冰糖、红曲粉、绵白糖、酱油和咸盐,再投入包括丁香、桂皮、白芷、茴香、甘草、陈皮……等十几味香料和中草药做的料包,一起共同炖煮……

        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来处理了。

        猪头肉是种常见食材,几乎全国流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方法。

        身为一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