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天启六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三章 茅元仪(求收藏、求推荐)(1/2)
        天启六年五月二十三日下午孙承宗府邸

        孙承宗坐在客厅的主位上,下首坐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止生,昨日本阁已将你所著《武备志》进献给了皇上,皇上宣你明日入宫。你可想好如何回答皇上的问策?”

        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茅元仪自幼喜读兵农之道,成年后熟悉用兵方略、九边关塞,曾任经略辽东的兵部右侍郎杨镐幕僚。孙承宗督师辽东时,为孙承宗赞画军机,深得孙承宗所喜。

        茅元仪恭敬地回答“阁老,学生看皇上自从将魏忠贤下狱,又召老师回朝出任首辅。当是要以收复辽东为第一要务。学生虽为一书生,但也愿学前贤班超班仲升一般弃笔从戎。”

        “止生,陛下现在的意思是辽东、蓟州以守为主,登州、皮岛等地骚扰建虏沿海。等朝廷军饷充足,士卒多经训练之后,才会考虑出兵辽东收复国土,这点你要切记。”

        “谢阁老提点,止生记下了。”

        同一时间乾清宫内

        天启和信王正在聊着茅元仪。

        “信王,这本《武备志》你看下来怎么样?”

        “昨晚差不多看完了,茅元仪领兵打仗不知道咋样,但看他写的书,至少选兵、练兵、悬令教旗、赏罚赏律还是说的有道理的。”

        “等信王你成婚后,搬去信王府。朕让他做信王府长史如何?”

        “看他写的兵书,恐怕不愿意做长史吧。”

        “朕已经宣了让他明日觐见,等明日见了他再说吧。对了信王,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嗯?什么消息啊。”

        “毕懋康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估摸着还有个五六天就能到。宋应星也找到了,估计还要有个一个月能到京师吧。

        “太好了,臣弟做的那个燧发枪问题还是有许多,正好可以和毕懋康讨教一下。陛下,臣弟觉得大明肯定还有许多被埋没的英才。不如陛下下诏给各地道、府、州、县,要这些地方官员留意,是否有善农、善工之人,若有发现可举荐给朝廷呢?”

        天启一拍脑壳“对,我怎么没想得到呢?方正化,快把刘若愚喊来,朕现在就下诏书。”

        天启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巳时乾清宫

        天启看着行礼完毕起身后的茅元仪,此人皮肤白皙,颌下有须,身高约六尺左右,长得相貌堂堂。

        “止生,卿所著《武备志》,朕已看过。止生真乃大才,此书当不在戚少保《纪效新书》之下。”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臣学识浅薄,所写之书也只是想让孙阁老指正。臣以为,值此建虏夺我朝辽东之地,戳我辽东之民。臣愿效仿班仲升弃笔从戎,为我皇分忧。”

        “止生真乃忠臣也。朕准备等魏案完结之后,让信王总督京营戎政。不知止生可愿为信王府长史,协助信王,操练京营?”

        “臣愿辅佐信王殿下,以待复辽东故土之时。”

        茅元仪其实想的很明白。信王是陛下唯一的亲弟弟,现在让信王总督京营戎政,陛下肯定是非常器重信王的。那么,现在跟着信王练兵,等将来真的要派京营士卒去打建虏的时候,肯定会安排好他这个练出新兵的人。

        天启见茅元仪答应了下来,也非常高兴。之后,就和茅元仪聊起了他当时在孙承宗麾下当赞画的事情,也顺便了解一下关于山海关以及宁远的情况。茅元仪以一个曾参加过宁远等地筑城的一线人员,也直面过建虏骑兵的人。也认为大明的骑兵是不如建虏骑兵的,甚至步兵也差距很大。而守城战,明军可以依靠红夷大炮这种守城利器,建虏如果不依靠内应,也是攻不下关外任何一座有大量明军把守的城池。但如果建虏掘深壕围城,城内既无粮草、也无外援之时、那要么突围,要么投降了。如果后方派军解围,则也有可能在野外被建虏包围吃掉。自从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