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兄弟欧阳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章 哥好像爱上了北碑(2/2)


        路上他一直和我说,这个索靖啊,写的字,字形呈扁状如汉隶,但是笔法却是转法多于折法,章草书自成一体,显得古拙却又有序,力量感十足。还跟我说,他觉得南帖并非不能刻碑,如果字里“透骨”,法度严整有序,刻成碑文应该也是很有庙堂之气的。

        一个劲儿地说,说得我头疼,想找个机会打断他。

        但是转头看到他弓着背,伸着头,瘦小的身子缩在马上颠簸,忽然又觉得,他没事就是最好的了,说点这些听听的又有什么关系呢。便开心地附和着他一路走了回去。

        能被一块石碑绊住腿在碑下连呆三天的,我觉得这历史中再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了。

        大概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好像忽然从以前的独擅“二王”变得“八体尽能”了。

        一想到刚来这太常寺的日子,他还是每晚必要翻阅典籍拓片和每一个字死磕呢,现在居然跟他说想写什么字体就直接信手拈来,写得都有模有样,我都有点不敢相信。

        “这古往今来的书家,都是尽其一生,擅长一种书体罢了,你这为何各种书体都能写出来啊?”我问他。

        “书法之道,在于笔力,就是你控制毛笔的能力。”他解释道“当你熟悉了毛笔的属性,能够很好地控制了,只要稍微研究一下这些书家字体的结字、运笔的法则,就能写得大差不差。”

        “都能写得像,那你岂不是掌握了所有的书法的古今第一人了?”我问道。

        “哎,此话差矣。”他忙道“我这‘大差不差’是远远不够的,这书家们毕生心血写成的书体,岂是我这样随便照猫画虎就能写得精妙的?必得择一种精深下去才是正途。”

        我现在觉得可惜的一点就是我们这太常寺的碑刻,很多时候都是不署名的,所以即使现在能够出土,你并不知道这块碑是谁书丹的,而这个时期的欧阳询在撰写碑文的时候,其实进行了很多种字体、书风的尝试,写得都是神采飞扬又迥然不同。

        也许现在看来这些碑的书体并不是太成熟,还有很多模仿前人之痕迹,可是至少我们那个顶头上司是再也没有能力来审欧阳询写的东西了,这碑刻铭文已经变成了他最擅长、最出名的事业,他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