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荒马乱来种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016章 愁水(1/2)
        这头,柳氏将拿来的脏衣捣洗罢,又把洗过的衣裳也一并清了两遍,很快都透水拧干,就端了木盆带着大姊儿告别众农妇家去。

        柳大姊儿跟黄家姐妹道了别,还同荞姊儿约好有空一道玩。

        回去路上,她们娘俩特意从自家在山下的庄稼地路过。

        几亩麦田周遭没见柳大的影子,阳光下一大片麦子都精精神神站着,看上去青悠悠中泛着嫩嫩的黄。

        这是麦子已经成熟的模样,只用再经几个晴天日头,它们的颜色就会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黄。

        等茎杆叶子渐都干枯,便成了实实在在的一片片金黄麦田。

        她家麦地不算多,有人帮忙的话正经收起来也就一两天功夫,比人家要收十几亩地的又简单许多。

        只是判断这收麦的时机,很需要农夫的眼力跟经验。

        收太早,麦穗还没熟好,一亩地就得少上一两斗粮食的产出;割太晚或遇到大风雨,麦子都掉在地里,收不起来,一样也是损失。

        究竟早一天还是晚一天开镰,急不来也等不得,还得看柳大发话。

        不过除了特地留的种,她家阿爹通常不会到麦子熟得干透再收,不然一边割麦一边掉穗子,在后头拾麦粒的人就辛苦了。

        柳大姊儿跟着柳氏又到了她家黍子地,才见地里已有浇过水的痕迹。

        一簇一簇的黍子苗长得又密又盛,正是窜高拔节的时候。

        夏季日照充足,作物生长迅速,再过个把俩月也就到了能收获的时节。

        待她们快要从田边走出头,柳氏忽一侧转身,指着后头跟大姊儿说“瞧,那不是你爹?”

        柳大姊儿便见一个戴笠的人,挑了两只大木桶,沿着山边的小路快步朝她们这儿走过来。

        柳大在本土本乡里也算得高壮的大个子,就是偏瘦了些,而且由于家传的和气性格,显得人比较老实。

        不爱说话的人,看在旁人眼里,都颇有点傻大个的感觉。

        实际上柳大哪里算得傻,只是不爱掺和事而已。

        一想也很容易明白他家一直人少,没有族中帮衬,可不就得少出头少沾是非,遇事躲远些儿,免得遭连累受欺负。

        几代人都这么委屈求全下来,自然便形成了息事宁人的性格,这也是柳家无奈的处世之道。

        柳大吭哧吭哧挑着一担水走得近了,张嘴露出一口白牙,“我看着像你们娘儿俩。”

        朝田埂边放稳了两大只木桶,柳大便卸下了担子,咧着嘴一脸笑跟娘俩说话。

        柳大姊儿看她阿爹红光满面的,揭过毛边斗笠热得满头满脑袋大汗,汗珠子顺着脸直淌。

        又见那两只装了八九分满的大木桶,她估摸着,这一担水怎么也得有个百八十斤,定是她爹顺着山脚去河边挑来的。

        要不咋说农民就是辛苦呢。

        种地浇水不是洒水拖地,得看雨水多寡土地干湿,这时候农夫们都讲一浇就要浇够浇透。

        像今年这样干也不特别干,每次下雨却只浅浅下一点,她爹灌溉这一亩地就怎么都得挑个六七趟、八九趟,满桶来空桶去,再一勺一勺浇到地里,那至少就是一上午的功夫。

        毕竟人又不是机器,他会累会渴,这么热的季节,在太阳地里干啥都是受罪。

        “今天天热吧?”柳氏心里百感交集,嘴里只说“我也来下地浇水罢。”

        “哪用得上你来,我一个人慢慢浇。这一担水下去,再挑两趟就回去了。”柳大笑眯眯的满不在意,拿垫在肩头的布巾子擦了一把汗。

        年富力强的就是好,柳爹现在感觉可踏实多了,一干活都像有使不完的劲。

        累是真累,可看着满地的庄稼,那个成就感满足感,他心里就觉着真痛快。

        “等晚些时候,再来把剩下那块也浇一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