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戏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三十章:治丧(2/2)
遵照他们的遗愿、将遗骨都埋在了梅园里,如今在钱塘治丧,也只能是走个简单的仪式了。

        梅阑一生无儿无女,门下九个弟子,两个随着他折了,便由剩下的七人代孝,洪老几个也是如此,弟子戴孝。

        已在汴州有了安魂地,自然无需再在钱塘立什么衣冠冢了,钱塘这里也没什么熟人,就一切从简,没搭什么棚子,也没摆什么席,只请木匠师父做了几个牌位,打算迎回来供奉。

        清早起,尚未鸡鸣,钱塘城还笼罩在一片夜幕之中,外面天寒地冻的,老刘木匠铺子的门上亮起了两个大白灯笼,远远的看去,就像是两团随风摆动的鬼火,两侧门角燃着香,旁边撂着一只绑起来的大公鸡,正门口,一群人披着白麻衣、静悄悄的跪在地上,此刻若是有人路过,猛不丁的看上一眼,怕是得被吓瘫。

        迎亡魂归位,这种事儿很有些讲究,一般都从凌晨时出门,赶在鸡鸣日升前迎回,依照阴阳先生的话说,就是阴阳相克、魂怕光照。

        木门吱呀一声开了,先走出一个摇着铃铛的道人,绕着前门来回踱步,一手摇着招魂铃,一边嘴里头念念有词,念的是《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名为度人,实为渡魂,手里还时不时的撒上几把黄纸,接着又走出个老人家,手里端着个大木盘子,盘子里摆着些灵位,待道人念完经文,拿起拂尘扫了几下灵位,随后吩咐燕小乙扭断了鸡脖子,跟着唱起了亡者名,“孝子贤孙”起身接灵位,挨个端起,跟在道人身后将“他们”请了回去。

        老祖宗的灵位在汴州被大火烧了,也重新打了一副,李庆之恭敬的端着它走在前头。

        一行人一路伴着道人的唱经声跟着念叨:

        “祖师爷,回家了。”

        “师父……”

        “洪爷……”

        ……

        “二师兄……”

        “四师兄……”

        “……回家了!”

        ……

        晚娘起不了身,叮嘱小丫头收拾了前院的一间空房,将它辟成了祠堂。

        灵牌归位,一群人跪地叩拜,男人们默默垂泪,一大一小、一里一外的两个女人痛哭出声。

        大抵是因为晚娘待她如亲娘一般的缘故,瑾儿原本跪在门外悄然抹泪,但听着晚娘在里头哭出声来,不知怎么的,就在外头跟着“呜哇”起来。

        小丫头长的玲珑娇俏,又憨态可掬,像极了“自家傻姑娘”,深得晚娘疼爱,名义上是丫鬟的命,实际却被晚娘宠成了小姐的身子。

        此时两个女人同是在哭,却哭着不同的人,晚娘在哭自己死了的丈夫、弟子,谨儿在哭自己伤心的“娘亲”。

        没过多久,燕小乙在祠堂门口轻唤梅长青,待他起身过来,小声告诉他,文成先生夫妇过来了。

        梅长青跑去前门迎接二老,章氏见他一脸憔悴的模样,心疼的牵着他抹泪,梅长青揽着她的肩膀小声劝慰。

        文成先生叹了口气,无奈道,“唉,我说你,咱是过来安慰孩子,可你倒好,这才刚进门,自个儿倒先抹起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