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垂钓澎湖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36章 狂暴台风夜 海盎路迷离(2/2)
        这首童谣翻译起来就是

        旦马家(柏油膏),粘丢卡(粘到脚,很烫更疼),叫阿爸(叫爸爸,撒娇求安慰),买滴卡(买猪脚),滴卡口仔(滴卡口仔

        是猪蹄膀)滚烂烂(炖烂熟了),妖鬼囡仔(妖鬼贪吃,囡仔是小孩子的意思)流翠烂(流口水)。

        这首童谣,把等在一旁,期待好吃美食,那个贪吃小孩子的表情,描写的特别传神,淋漓尽致。

        烤好的鲸鱼肉片,正在滋滋滋的向外冒油。在那个年代没有黑胡椒汁,没有芥辣调味,但是老妈用剪刀剪成小块的鲸鱼肉,粘盐巴吃,那种香甜的汁液,令人陶醉,绝对比菲力牛排好吃!当年还没有吃过牛排的我,听大家说比牛肉好吃,没有参照物的我,一直觉得鲸鱼肉是最好吃的肉,没有之一。这也是我一直能理解日本人、挪威人,在全世界保育团团的抗议浪潮下,还坚持一定要《科学捕鲸鱼》,除了是传统之外,巨大的美食诱惑,还有经济利益,才是真正的原因。

        ……

        那个年代,没有保育概念,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完全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后来跟澎湖水族馆的同学,聊到这件事情,我们觉得最可惜的事情是,当年的网垵口村民,没有把鲸鱼骨头给保存下来做标本。

        过了几天,当鲸鱼肉干收缩的差不多了,可以长期保存了,也到了启程回马公时刻,乡下人特别纯朴,来的时候一大包,回去的时候更大一包,全是土特产。大包小包,差点就让番薯爸爸的大力马三轮车爆胎。这次秀杰仔船长,足足要老妈补了三张成人票。

        ……

        我们母子二人上船后,老妈特别带我到船尾部,去看海货,今天光正一号轮船,满载了很多活海货,有比三叔公钓更大的石斑鱼、龙虾、观赏热带鱼、野生鲍鱼、老鼠斑、苏眉鱼、鹦哥鱼、金钱鳗鱼……

        由于有了好的货运工具,网垵口输出的活海鲜,开始行销台湾、日本、还有香港!有一集香港美食节目,名家蔡澜,带着三位靓妹,在香港西贡码头吃海鲜,那天有一条《石咾鱼》,蔡澜大家特别说了,《石咾》以台湾澎湖产的最好吃,害的我感动了好几天。石咾鱼长得有点像苏眉鱼,他们是近亲,都是鹦哥属、隆头鱼科的鱼,但是石咾的鱼头,可是澎湖谚语里面的第一海鲜美食!

        “石咾头、鹦哥鼻,王爷最爱吃!”,这里的王爷,指的是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