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论如何与王爷过日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百二十二章 诸位大人是信不过本宫吗?(1/3)
        “皇上的意思是,王爷已经成年,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皇上可以替靖安侯做和事佬,却不能强迫王爷回靖安侯府。”陆公公如实以告,没有半分隐瞒,“何况王爷已是昭告天下百姓,在南襄王府列祖列宗牌位前祭过天地的南襄王,执掌王府在北境的三十万人马,若是王爷回了靖安侯府,南襄王府才是真正的后继无人,北境军无主,会动摇大鸿根基的。”

        这话可是严重了,就算是出自帝王之口,传扬出去,也会叫人对寒未辞心生忌惮隐晦之心。尤其是当今皇上尚在壮年,储君未定时,还可以说是皇上看重寒未辞,有爱才惜才之心。可一旦皇上人到暮年,储君为帝,这样的话就成了诛未来君王心之言,君臣之间难保不会心生芥蒂。

        皇上他,对寒未辞抱着的到底是什么心思呢?

        江长兮心里有些不舒服,为帝王之心难测,也为寒未辞的为臣之路。

        “是这样啊。”心里再不舒服,江长兮面对陆公公,面上也是平静无波的,似乎并不受陆公公一番转述的影响,“陆公公看靖安侯爷时,可觉得他有异?”倒不是江长兮要怀疑靖安侯,她只是就事论事的例行一问罢了。毕竟是陆公公在三皇子之后又单独拎出来提到的人。江长兮相信陆公公不是无的放矢之人,特意提出来,必有原因。

        果然陆公公脸色微变,也是佩服江长兮在听了这样的一番话后还能面不改色,注意到他刻意的小心思。“要说靖安侯爷有异,也不是。只是侯爷去御书房的时候遇见了所有耳闻的贵妃娘娘……王妃知道,侯爷的继室夫人陆柳氏,是贵妃娘娘的嫡亲妹妹,那已故的罪人陆慎行,还是贵妃娘娘的亲外甥呢。”

        江长兮当然知道陆慎行的母亲是柳氏出身。不止她,还有如今靖安侯的母亲陆老夫人,也是柳氏出身,姑侄同嫁一门,这在各世家大族的联姻体制中并不稀罕。

        只是江长兮有时想来,也是挺佩服这些柳家姑娘的,一个个为了柳氏一门的富贵荣华,牺牲了一代又一代,太后与柳贵妃姑侄是这样,陆老夫人姑侄也是这样。

        想想,也是真可悲可叹。

        “嗯,我知道。”江长兮点点头,示意陆公公继续说。

        陆公公便继续说了,“听伺候的宫人讲,贵妃娘娘是听说靖安侯爷想请皇上做主,要将王爷迎回靖安侯府,这才前去拦人的。”

        “当年南襄长公主与靖安侯爷和离,说是婆媳难处,夫妻不睦,实则这陆柳氏在中间也起了不少作用,南襄老王爷那时候还健在,又是个火爆脾气,与靖安侯府和柳府起了不少冲突,三家的关系从此就僵住了。”

        陆公公想起当年种种,也是忍不住叹息一声。他话语中对南襄长公主也有偏袒之意流露,或许是在江长兮这个南襄长公主的儿媳妇面前,陆公公也没有要掩饰的意思,直说道:“许是父母不睦,环境使然,王爷十分早慧,又因陆老夫人不喜南襄长公主,恨屋及乌,连王爷也一并苛责难以相与,让王爷自小与她不亲。后来靖安侯爷喝酒误事,惹出了些风流韵事,又逢长公主受惊难产,小郡主刚出生就断了气,王爷就彻底的恨上陆柳两家了。长公主同侯爷和离后,王爷随母姓,老王爷再请旨让王爷承袭爵位,一来二去,南襄王府同陆柳两家就彻底断了关系。”

        “这么些年了,老王爷和长公主先后去了,王爷镇守于北境与他们少有往来,后来回了临都,也有皇上和和阳长公主耳提面命着,各方势力牵扯着,王爷才一直未动陆柳两家,但这不代表着三家就此和解了。柳贵妃拦着不让侯爷接王爷回靖安侯府,是怕王爷与陆家和解了,合寒陆两家之力对付柳家。”

        就算寒未辞随了母姓,也抹不去他曾经姓陆,骨子里还流着陆家血脉的事实。万一寒未辞顾念着这一点血脉亲缘原谅了陆家呢?陆家因此逃过了寒未辞的报复,可柳家呢?柳家跟寒未辞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