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布莱肯林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62 学校选择(1/2)
        英国的学生按照受教育阶段,在相当于我国国内小学阶段分成学前班reception和一到六年级year16。到了中学期间,会被划分为15共五个年级(for15)。

        理论上来说,中学五年级完成就算完成了所有中学教育,但如果想继续深造,要么进入公立的社区大学,要么进入被称为“中学六年级”的大学预科:因为这个并不是学校教育阶段,所以不能称为for6,而是sixthfor。

        中产云集的泰晤士河畔金士顿的公立教育在大伦敦地区如果不能说最好,那也得排前三——除了本地学校外,可供两个女儿进行选择的泰晤士河畔里士满以及萨顿是前三名的其他两位。

        在不列颠,根据居住税,入学儿童可以选择离家附近的几个小学校,几乎可做到不分区域。

        “几乎不分学区”重点在于“几乎”两字,区域互相接受学生是距离来的,比如金士顿、里士满和萨顿因为离得够近,算是属于一个“交换区”,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区域不便的限制:譬如家在金士顿(泰晤士河畔)街道对面是里士满(泰晤士河畔)的学校,却只能去金士顿市区里上学的情况。

        可如果学生家庭住在泰晤士河畔南部的沃恩兹沃斯区,相邻的区域包括富勒姆和汉默史密斯、兰贝斯和泰晤士河畔里士满,如果他的父母像让他来泰晤士河畔金士顿上学,就受限于“学校距离”而很难进入。

        然后,在公立教育资源如此集中的地区居住的林义龙早就选择了周边最好的私立小学——萨利伯顿高地学校的小学部。

        其实西南伦敦或者整个伦敦的学区问题就在这里,除了居民大多都是在“律师公会区”或者“金融城”工作的上班族外的这三片“优质学区”,还有巨富云集的威斯敏斯特以及伦敦城也是如此,就算缴纳非常高昂的居住税,也几乎不会把他们的孩子送去免费的公立学校。

        不列颠按照资金来源,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独立学校(dependentschool,一般私立或者半私立,对学生来源没有规定),学园(acadey,公立免费,独立于各地教育部门但规定所属学区)和公立学校(stateschool,公立免费且从属于各地教育部门且规定学区),所谓的“精英教育”一般都是指向前两者,除了所有权和资金来源的区别外,独立学校和学园适用同一套运行逻辑——为了简便理解,大概可以抽象成私立、公立重点和公立普通这三种。

        波莉和塞莉去年入学进入了家附近的萨利伯顿高地学校小学部,离家也就是步行或者两站公交就可以抵达的距离。

        秀妍与素妍的情况和她们的姐姐们有那么稍微的不同:河岸街的公寓正好处于伦敦城与威斯敏斯特城的交界上,甚至她们的公寓有一半都是属于威斯敏斯特一般属于伦敦城的。按照正常的门牌号,她们只能去伦敦城的唯一公立的阿尔德门小学——问题是这所小学入学难度堪比牛剑(年只有30空位)——所以作为年少且还是“工薪族”子女的家庭出身,她们却也只能去私立的“伦敦城学校”的小学部。

        不过因为居民的财富多寡,以上几个地区的居民们要么把孩子送去进家附近的私立学校,要么把孩子送去中学好一点的一贯制私立学校——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如果中学阶段的学习功利目的是为了上一所好大学,孩子在公立学校也要补习,那不如送去免费补习的私立学校。

        没错,如果你不能达到学校的平均水平,私立学校的补习是免费的。

        小学入学尚且如此困难,中等教育(初高中)的讲究就更多了,无论对本地人还是外地人。

        还是拿波莉/塞莉这对姐妹举例,波莉和塞莉因为小学进入的是萨利伯顿高地的小学部,她们就可以继续升入萨利伯顿高地学校的中学部,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