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太监纵横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二章 出使苏州之运河惊梦(2/3)
老兄对此中关节如此清楚,是不是也经常这么干呀?”

        张晓东警觉的看了一眼王强,心道“这个小子可是皇帝身边的人,别这会儿套我的话,回头到皇帝面前说上我几句,那我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他赶忙撇清的说道“这些事情我也是听说,你老弟还不清楚吗,我一向是遵照皇上的训导行事,奉公守法,不敢有负圣恩。”

        王强听到张晓东和自己打起了官腔,知道他是忌惮自己,起了疑惧之心,遂笑着说道“张兄、老田,你们也太小心了吧,我这就是开个玩笑,这儿就咱仨人,咱们弟兄之间说话不用顾忌什么,你们放心,咱们之间说的话,传不出去。我就是想和你们多学点东西,这些招儿,说不定我将来还能用上呢。这一路下来,我与你们二位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就当是自己的兄长一般看待,可是什么事情都没背着你们。”

        张晓东有点尴尬的笑道“老弟你说的不错,是哥哥我多心了。”他喝口酒,放下酒杯,站起身接着说道“我不是夸口,为官多年我从来不靠诉讼官司和贪污库粮这类事情来贪墨,想我张家几代为商,家传祖训就是‘诚信无欺’!所以上不欺君王、下不欺乡里是张某一贯遵循的原则。”张晓东绕着船舱缓缓踱步,侃侃而谈“不为贪钱,那我花钱捐官做,为什么?为了自保!你们可能不知道,现在私人经商有多难,各地府衙正常收税不说,官绅、地痞、营兵、衙役随便哪个都可以到你这里来捞一把,官府再三天两头的派捐索酬,名义上叫‘乐输’,实际上是硬性的摊派,哪个敢不给,找个借口就能封了你的铺子!我们祖上就吃过这个亏,所以张家每一代人里都要选出一个人来,大伙出钱给他买个官做,家里有个人做官,就没人敢捣乱,生意自然就好做了。”

        王强听着,心下思量自己沿途收的这些个好处,估计就是地方官府摊派“乐输”来的,不禁感觉有些脸红。

        “当官的好处自然还不只是这些。你们知道,我在市舶司衙门有权对外进行贸易,这里面的好处就多了。从国外运回来的那些香料、粮食、药材、珍宝用官价卖给当地的商号,中间就是几倍的利,这些生意上赚的钱,随便刮嗤一点儿就比一个知府的出息大多了,我又何必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贪那几个小钱儿呢。朝廷每年派给苏州府的粮饷是各洲府里面最多的,但苏州从来没有拖欠过,靠什么呀?就是靠着我在市舶司任上长袖善舞,倒腾出来的钱粮,这次苏州的士绅联名保荐我做苏州知府,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我不贪墨,会经营,能给苏州地面上谋福利。”

        一席话说得王强和田精明心悦诚服,田精明端着酒杯说道“张大人真是旷达之人,这经营上的算计令在下佩服。来,在下敬你一杯。”王强深有同感,也端起酒杯,三人都是一饮而尽。

        田精明常年在户部当差,深通经济之道,他虽是举人出身,但由于不会投机钻营,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年近五十才当上户部的一个堂官,张晓东一番话搔到了他的痒处,由于喝了酒,田精明的脸上现出一抹驼红,他忍不住也站起身说道  “张大人谈到经营之道,不才也想说道说道。在下一直负责统计全国各省府县粮饷的帐目,可以说从先皇那时侯开始,我朝的粮饷就没有充裕过,我先前也搞不明白,想我大明天朝,地大物博,怎么会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呢?而且朝廷先后几次追加田税,为什么府库的存粮却越来越少呢?我就挨个分析各府县统计上来的数字,结果发现,地还是那么多,但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吃官粮的人越来越多!按照如今朝廷

        的税赋,北方产量低一些的土地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出息,农民忙活一年的那点收成还不够缴税的,所以只好把地荒了,农民不种地,就成了流民,有的就成了匪盗,成了流寇,匪寇多了,朝廷为了剿匪就得增兵加饷,这流民中的一部分就成了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