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三卷 乱长安 第一九七章 进京护驾(1/3)
        “你们当真要与我兵戎相见?”苻融微微上抬手中刀柄,遥指向二王,眸中血丝通红地下着最后通牒:“刀剑无眼,我不会留手!”

        “叔父是皇族栋梁,有大功于社稷。高祖景明皇帝在世时,便以叔父为安乐王。至伪帝篡位,竟只封叔父一阳平公而已,如此刻薄寡恩之辈,不值叔父效忠!”

        苻阳仍未放弃劝说,若是能策反一代名将苻融,叛军便又能多添几分把握。苻融虽是伪帝苻坚的亲弟弟,但也是苻阳苻馗的亲叔叔,未尝便没有策反的可能。而且苻融也是永兴年间削藩的受害者,皇始二年,高祖大封宗室诸王,苻融便为安乐王。虽然当年苻融以年幼为名,再三辞让,未曾实封。但高祖金口玉言,这一个王爵之位却是预定下了,只待成年后受爵。到了苻融成年受爵之时,已是当今陛下在位,却只封了个阳平公,直接削掉了高祖当年许下的王爵。

        其实永兴削藩并不彻底,至今为止,大秦朝终究还是有部分王爵的。以苻融的身份、地位,保留一王爵也未尝不可。但偏偏苻融是秦皇亲弟,又深得秦皇信任,索性便被秦皇当做了一个“例子”。连倍受宠信的苻融都被削了王爵,谁还敢说天子削藩是出于私心?而那少数保留下王爵的人,也会对秦皇更加地感恩戴德。

        “陛下登位时关中疲敝,国库空虚,削藩也是权宜之计,怎能以此事问责陛下。我被皇族,本该有与社稷共甘苦之心,削去封地食邑,难道便不能活了吗!”说到削藩,苻融更加气愤,皇族一连好几次内乱,本质上都是对秦皇削藩的不满。他痛斥道:“我位居公爵,尚无怨言,你二人一个久居王位,另一个不久前也进位为王,陛下拳拳之心,你们岂忍相负!”

        “叔父,我们不是晋朝的嵇绍,怎能因小利而忘父仇?”苻馗神情里的恭顺渐渐转化为冷漠,他没有苻阳的耐心,懒得继续劝苻融。

        晋惠帝以嵇绍为侍中,嵇绍便竭忠仕晋,舍身护龙,传下了在晋朝显赫至今的护龙家族。这本是一桩美谈,却很少有人记得,嵇绍之父名叫嵇康,是被晋文帝司马昭所诛!这件事情在晋朝受到舆论.管制,有挑拨皇室与护龙家族的百年情谊之嫌,没人敢提。但在秦朝却多有讨论此事者,其中如苻馗般瞧不起嵇绍的,也不在少数。

        苻融一时语滞,只觉苻馗手中长剑,恍惚有些眼熟:“这些都是上一辈的恩怨了,且由它过去吧......皇兄这些年也很懊悔,当初年少冲动,铸下大错。每隔一段时日,便要请高僧入宫做法,祭祀先帝与故清河王。不久前,皇兄还与我商议,想要为先帝补上庙号与双谥。至于故清河王那边,皇兄也有意效文桓皇帝故事。”

        先帝并无庙号,谥号也仅一个“厉”字,而非大秦历代帝王采用的双字谥。这是从宗法的层面上否决了先帝的合法地位,既无庙谥可称,便只能唤作废帝。倘若为先帝补上了庙号与双谥,便相当于秦皇公然承认了当年的错误,且恢复了先帝的正统地位。至于文桓皇帝故事,便是要重复秦皇当年追尊苻雄为文桓皇帝之事,去追尊故清河王苻法为帝。

        当然,苻融此事说出这番话,并不知真假。至少此间大部分人,都是不信的,认为这只是为了安抚苻馗苻阳的权宜之计。毕竟,当今秦皇的全部合法性,便源自于对先帝的污名化。只有将先帝说成是非法的,不合理的,取代他的秦皇才能是合法合理的。至于故清河王苻法,也是常年被边缘化,朝野上下能不提及,便不提及,就当没有这个人存在过。故清河王之死虽然不会影响秦皇的法理地位,但却能在道德层面对秦皇造成强烈抨击。一旦追尊故清河王为帝,便会把故清河王之死摆上台面,届时难免又会引起国内对秦皇德行方面的不利舆论。

        “叔父,您觉得这把剑眼熟吗,这是我父皇的佩剑,当年父皇以此剑君临天下,杀伐不臣。”苻馗横剑身前,剑身轻轻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