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阴山怪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22章、第一次推论(1/2)
        建造于树根之下的石室破了一角,一道半人身位的裂缝就开在那里,此时也不知道从何处来的风,呜呜的穿透过缝隙吹了进来。

        我松下一口气,弯下腰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大口的喘息着。

        可即便是这样问题依旧还在这里,那石室背后的风又来自于哪里?森林之间林木密集,草木繁盛按道理说是不可能有如此大的风啊!

        休息了片刻,我迈腿走了进去,接着趴在那裂缝之上往外看去……

        可就是这么一看把我整个人都惊了。

        原来那石室的背后居然是一处深不见底的巨渊,其下漆黑一片左右绵延百里,其中有横风周遭而过呼呼不绝。

        “啊丘……”

        打了一个喷嚏,我摸了摸鼻子缩头回来。ii

        “怎么回事?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怎么会有一道这么长的深渊裂缝。”

        想着这本就是地底深处,如果再加上这么一道地缝,那最下面岂不是要到了地心?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地方的建筑到底来自于什么人的手笔?

        举着手电,我向着那些挂在石壁上的面具望去。

        那是一个青铜面具,面具的整体是正方形,其眉尖上挑,眼球巨大,双耳向两侧展开,宛如蝙蝠一样。一张阔嘴,口缝深长上扬,像是在阴笑一般看得人好不瘆人,它们就这么密密麻麻的挂在墙面上,一眼看去不禁有点恐怖起来,但唯一奇怪的地方是它额部的正中居然有一方孔。

        这种方孔有点儿类似二郎神的天眼,直目正乘。ii

        “青铜直目面具?”我自言自语的念叨了出来。

        这面具造型夸张,且表情神秘诡异,细看之下我发现我还真知道这东西的来历……

        不,不应该说是我知道,而是我在家里的书籍上看过这种面具的记载,好似是古代的傩面具。

        傩面具这种东西,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巫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所以那些傩面具个个都是造型分外突出诡异,想想倒也,是如此毕竟要去吓鬼嘛,不诡异点怎么行?

        而且傩文化的确是有在江西一带流传,书中提过,那巫傩的活动在赣鄱大地可上溯到殷商。经三千年的沿袭、发展,所以在江西形成了积淀丰厚的历史,而且江西傩事活动分布广泛,其中的许多民俗遗存和影响还一直延续至今。ii

        “那么照这样看去,我背上的这个图腾以及这地底的诡异“山”,都是来自于所谓的傩?”

        摇了摇脑袋,很显然这个说法连我自己都无法说服。

        但隐约之间两者又看似有些许的关联。

        我此时干脆席地而坐,按了按太阳穴心底深处开始推论起来,因为事情发展到这里我已经掌握了些许的线索,我觉得是时候把这些线索给串联起来了。

        那么就先从傩开始吧……

        据我所知,这近代的傩文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这些傩,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各有特点。有以服务对象、演出对象和演出场所划分,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种。ii

        这四种里面还有傩礼,傩戏一说,那古代的傩礼有两大任务一、定期驱傩;二、为死去的帝王将相送葬。而比起傩礼的庄严,那傩戏则就简单化了许多,要知道这傩是古代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的祭礼仪式。巫傩歌舞逐步溶入了杂技、巫术等内容,扮演因素、表演因素也增多了,并与其他地方戏剧种有所借鉴与交流,甚至出现了傩、戏杂陈的局面。随后,我省各地的巫傩活动出现了逐渐戏曲化的倾向,剧目日渐增多。到了清代的同治、光绪年间,傩戏已初步脱离了傩坛,登上了戏台,而且常年都可以演出。到了本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