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鹤梳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005文脊山(上)(1/2)
        “是江东来的?”薛县丞暗想江东水患比青龙江更甚,但却是宁县上辖,难道是来视察的。“快请进来!”

        来人还未至营内,薛县丞已经命人奉茶。

        “薛大人,别来无恙啊。”果然!领头的墨色长衫正是判官秦桓春,藏青袍衫的是江东转运使张雩。薛县丞上次去江东还是考满路过,但是这两人他还是认识的。

        “张大人,秦大人二位欢迎,欢迎,是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薛县丞堆满笑脸。

        秦判官朗声道“一则是有任务在身,二则刚到便听说了事情。薛大人是否遇到什么难题了?这百姓闹的动静不小啊!”

        薛县丞连口否认“不曾,不曾!”

        “秦兄,看来我们来错了。”张雩冷笑。

        薛县丞一听背脊上直冒冷汗,陪着笑脸道“两位大人,实不相瞒,薛某自问这些年在宁国县也没有为百姓做过什么大事。连年水患,渔船触礁才让我下定决心整治旧的青龙圩。现在工程已过半,我们县本就小,如今库银已经不够支付工钱,所以真是举步为艰啊。”

        那张雩双手一背,咄咄道“薛大人,事实果真如此吗?”

        秦判官也不言语,一人坐下先行饮茶。

        薛县丞辩道“不敢有半句虚言,来人,把本官带来的新的青龙圩修葺图呈上来。”

        营内,案几上,薛县丞小心翼翼的将图纸铺开,迫不及待的向两位大人介绍起来。

        一开始还有所怀疑的二人,看到图后才慢慢疏散眉头“这是你画的?”秦判官问道。

        “薛某不才。”薛县丞摸摸自己的羊角胡子,得意地说“这是一位高人所做,特意送来县衙。以期本官能将这青龙圩整治好,造福于百姓吧!”当然他也刻意省略了一千两银子的事情。

        “高人?什么高人?”秦判官追问,“这图一看就是有治水造圩经验的人画的。此人如今身在何处?”

        薛县丞一时语结“只知道姓沈,外乡人,路过而已。”想起什么又喊“陈师爷!陈师爷!”

        陈师爷俯身进来向三人行礼。“大人”

        “我让你寻访的沈先生呢?”薛县丞问。

        “人住在沽乐巷内。但是昨天就到了青龙镇,至今还未归。”

        “青龙镇!在我们这吗?”薛县丞乐了“该不会是来寻我们的吧!”

        “昨天就来了,到现在还未寻到?”秦判官泼了一盆冷水。“薛大人你又不是住在深山老林里。”

        那边张雩一边看着图,突然发现图纸最下角有一枚很小的红色印章,上面印的依稀仿佛是“道中”两个字。

        张雩轻轻念道“道中?道中?姓沈?”

        突然他抬起头来问道“秦兄,你可记得我朝曾经有个出使西域、燕国,广知古今,文理皆通的沈道中?”

        “知道,可是听说他已经退隐了,难道画图的是此人?”秦桓春来了兴趣。

        “他曾经在沐阳县任过主簿。那时候沐阳水患就是他负责治理的。好像是就叫沈拂!”

        “这位高人也曾经为官?”薛县丞激动地问。

        秦桓春到“是个很厉害的人,但是后来就没怎么没有听说过他的消息了。”

        “朝堂瞬息万变。”张雩轻叹。

        “这送给本官的修圩图果真很厉害吧!”薛县丞仿佛自己受到两人的肯定,差点语无伦次。

        片刻思虑之后,张雩站起来说“我看这事还是向朝廷汇报吧!”

        “又不是钦犯,还要抓回去不成?”薛县丞问。

        秦桓春哈哈大笑,“朝廷才不会管一个过气的官员,你这民生大计不是还要弄下去!”

        薛县丞这才明白他们的意思,面红耳赤地应允“那就有劳两位大人了,下管是真心想为百姓做件好事。”

        “外公!快看!”李珺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