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唐奋斗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4章,新的烦恼(1/2)
        时间转眼就到了八月……

        有了玄奘的宣传,再加上牛进达等人有意无意的帮忙,许泽轩弄出来的桌椅,不出意料的火了。

        据福伯所说,店里收到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一个月后。

        银钱问题解决了,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也已经烟消云散,可许泽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这倒并不是因为市面上出现了跟风产品。

        许泽轩选择桌椅,就是因为这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可复制性强。

        他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居然没人上门讨要他答应送的画。

        画可是他借以成名的利器。

        琴棋书画,被称为文房四艺、雅人四好。

        自古以来,画画就是门高雅的艺术,自然而然,好的画作也会被称为艺术品。

        许泽轩原本是打算靠着一手素描,闯出名气,为自己今后踏入仕途做铺垫,可偏偏这最重要的东西,居然无人问津。

        这倒也不能怪那些买家有眼无珠,如果许泽轩能早些画出一副样品,放在店铺内供人参观。

        以他还算过得去的绘画功底,以及素描在这个年代的新鲜程度,倒不至于弄成现在这样。

        只是他上辈子学画画,属于半路出家,学画的主要原因并非喜欢,也不是为了陶冶情操,而是为了吸引异性。

        随便报了个补习班,炭笔、画板、纸张用的都是老师推荐的。

        至于这炭笔是什么材料,怎么制作?我又不是发自内心喜欢,也不打算成为大师,谁会去关心那玩意。都二十一世纪了,要买两支画笔还不简单?

        正因为不清楚用料,不懂得具体制作方法,这才耽误了他大量的时间。

        好在,制作最原始的炭笔,也不是什么困难的活计。

        实验了七八百次后,许泽轩发现,只要把燃烧的柳条,丢入密封的容器里,多丢几次,总结出经验后,就可以制作出让自己满意的碳笔。

        不过等他把碳笔研究出来,时间已经过了半个多月。

        刘木匠虽然是十里八乡,手艺最好的木匠,可是论起传承,到底还是差了些。

        世家门阀跟风的桌椅,用料考究,做工精致,成品大气、美观,最主要价钱还跟你差不多。

        许泽轩能得到一个多月的订单,一是因为桌椅是他首创,二是因为玄奘的宣传,很多人卖玄奘的面子。

        论竞争力,他还真比不上后开的那些店铺。

        “一步差,步步差,我到底还是失算了。

        可成名是必须成名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不努力,等将来被人欺上门,一切就都晚了。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莫非我要舔着脸,把自己的画作送上门?

        这么一来,姿态是不是放的过于低了些?”

        许泽轩很是纠结,犹豫了好一会,都没下定决心。

        事实上,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社会地位,只是自从挣了一点小钱后,追求社会地位的心,没以前那么迫切了。

        直到偶然间跟福伯进行了一次谈话,才再度改变了他的心境。

        按照福伯所说,许泽轩的生日是在十一月中,也就是说,再过三个月,他就满16岁了。

        在唐朝,16岁被称为中男,代表着到了为国家做贡献的年龄。

        如果国家有什么需要,比如要让你服徭役什么的,你就有义务参加。

        这样的义务,一直要做到60岁为止。

        别看唐人30多岁就自称老夫,但真正被认可为老人,还是得到60岁。

        年龄到达60岁,就代表你以后可以不用理会徭役。

        到了80岁,不但不用服役,还能给侍一人。

        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