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隶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四章:要了命的风寒(2/2)
己好长一段时间。

        不过既然找到了平民街,接下来秦业也不再纠结这点小事。

        再次回到平民街,天色已经完全黑透。

        在附近随便寻了一个破庙,换上祝慈送的冬衣,又将原来的破衣服套在外面。

        还别说,刚好合适,而且还很暖和。

        “如果有棉花就好了!”

        躺在干草上的秦业喃喃自语着,沉沉睡下。

        棉花这种植物,产自中亚地区,等到了南北朝时期才被引入西北边塞。

        不过直到宋末元初的时候,棉花的真正价值才被人发现,然后在中原地区大规模种植。

        天宝年间的时候,棉花还是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并不被人重视。

        所以即便如今距离长安城不是很远的陇右地区已经有人种植棉花,可如今大唐百姓的冬衣,材料主要还是以木棉为主。

        当然,木棉主要产地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穷苦百姓根本穿不起,所以他们会在春天的时候收集柳絮、杨絮等物制作冬衣。

        很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柳絮还是杨絮,即便他们收集一个春天,依旧无法制作出来一件完成的冬衣。

        甚至连半件的用量都无法收集。

        所以很多时候,冬天对于穷苦人家来说,与死亡降临没什么区别。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而与穷苦人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富贵人家。

        即便没有柳絮、杨絮,甚至没有木棉的存在,他们依旧有大量的动物皮毛制作冬衣。

        再加上,这些富贵人家,在家的时候家里有炭火;出门的时候,车上有炭炉,自然不会出现穷苦人家这样的事情。

        当然也不会在意。

        所以甭管他们是否发现了棉花的真正价值,反正从南北朝到南宋灭亡的这上千年时间里,他们并没有推广棉花这种植物。

        如果秦业了解了真正的原因,只怕最多也只是感慨一声“肉食者鄙”吧!

        秦业身上之前穿着的那件冬衣,是秦业的前身当年收集了四五年的柳絮、杨絮才赶制出来的。

        只是秦业本人并不知道而已。

        要不然,这寒冬腊月的,秦业早就被冻死了。

        第二天天不亮,秦业被冻醒了。

        “阿嚏!”

        打了一声喷嚏,秦业只感觉浑身发软,身上没有丝毫力气,甚至连呼吸都显得困难。

        秦业知道,自己这是得了风寒。

        说来也是,以前在昌明坊的时候,虽然日子是朝不保夕,可晚上的时候,身上好歹有一层衾被盖着。

        虽然被窝里也没有什么温度,但也不至于让人得了风寒。

        反倒是现在,即便穿上了祝慈送来的冬衣,又套上了以前的那件旧衣服。

        可这个破庙里四处漏风,甚至连一个门板都没有,天寒地冻的,不得风寒才算怪事。

        “不能这么下去!”

        脑袋虽然昏昏沉沉的,可秦业明白,如果自己干躺着不动,迟早是一个死,所以挣扎着从地上爬了起来,脚步仓踉的走出破庙。

        凭着脑海中的记忆,秦业朝着最近的一家药铺走去。

        只是走着走着,脑袋愈发的昏沉,且额头上已经冒起了细汗。

        “祝先生……”

        直到看见眼前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秦业喃喃自语一声,直接昏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