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尘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三十七章 线索(2/3)


        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一道令下得甚是明智。

        谁也不偏袒,谁也不处罚,然而颍王的酒量实际如何,人人都是心知肚明。皇帝知道还要下这样的敕令,看来敕令的目的只是为了表明他知道了真相,但是想与他们心照不宣,将这件事化解掉。

        颁布完皇帝敕令的老太监,现下也没有了方才那般趾高气昂的意思,反倒是谄媚地笑道“陛下的旨意,老奴已然传达到了,老奴便回宫去给陛下复命了。”

        林苏青眼神示意了一下随身的侍从,侍从连忙取出一锭金元宝双手呈递给老太监。

        “顺便问一句公公,颍王的病情如何了?”

        这句话林苏青问得十分委婉,但老太监之所以能常年侍奉皇帝左右,并且能直接替皇帝传达口谕,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只是一听便听出了林苏青所问的弦外之意。

        “老奴只是去传了相同的一道敕令,传完便告退了。”

        老太监的回答甚是高明,只说了自己去传敕令,但对于接旨的颍王,不做半点描述。但实际上,林苏青要问的答案,他却已然回答了。

        不提即是没有异样。或许还能进一步理解为,没有中毒的迹象。

        那老太监打了一眼银子,左右瞻望之下,随即掩着袖子,迅速将银子扫入了袖管内。而后笑道“那老奴便告退了。殿下留步。”

        林苏青泰然一笑,言语上送道“公公慢走。”

        凡人还是比较好对付的,能用钱解决的,都不叫事儿。妖怪比较难,妖怪们通常都是要命的。

        不知先前的太子本人,同这位公公的关系如何。不过,眼下在他看来,能直接替皇帝传诵口谕的太监,说不定何时也能为他提前通个信儿,兴许那个信儿就是他准备对策的风口。这层关系还是有必要打点的。

        目送着老太监离开东宫府上,他才折返回书房,将皇帝的这道敕令说给了门客幕僚们听。

        不用他问,大家就自发的开始分析起来。

        “如此看来,颍王所中之‘毒’并非上报的那般严重呀。”

        “消息是颍王府报出来的,他们自己府里的事儿,究竟如何谁又能知晓真情呢?还不是他们想如何报便如何报?”

        “兴许陛下一早便看出了这是颍王的故意发难……”

        “倘若真有个三长两短,陛下又如何会如此轻巧的处理,只是禁止太子殿下与颍王再度喝酒这般简单。”

        他们都分析得很对。

        不过,倘若颍王真的是在太子府内中的毒,且真的是由太子投的毒,那么这件事其实就有些可笑了。

        如若真是这样,先不论这一行为有多么的愚蠢。单就事论事来说,这件事本身就非常不合情理。

        既然已经决心此时投毒了,为何不直接毒死,还要留着颍王派人找皇帝告状?难不成买到山寨伪劣的假药了?

        就算太子真的愚蠢到了这种地步,那梁文复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管啊。所以,太子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蠢事。

        由此可见,此事的真相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颍王自编自演的一出戏;二,投毒者另有其人。

        当时宴席之上究竟什么情况,他无从知悉。假设是颍王自说自话,那么在他看来,颍王玩的这一手,实际上只是小聪明小手段,不具备大智慧,毕竟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劣招。

        倘使是颍王自编自演,他无非是想将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公之于众,想通过太子投毒一事,引导人们认为——太子妒忌他的才干,对他不友好,甚至有敌意。

        可是,闹下这样的一出戏,在皇帝这位老父亲心中,就不会这样简单的想了。毕竟是亲兄弟,颍王栽赃自己的亲哥哥毒害自己,怎样都算不得体面。

        就算并非颍王栽赃,是真的有人投毒,私宴上兄弟三人,不是太子就是平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