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钏逐波江水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四十章万国衣冠拜冕旒(1/2)
        杨嗣复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和杨贤妃同宗,时任礼部尚书。

        他八岁就能做文章,20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

        杨嗣复进献九凤鸾钗给杨贤妃,玉钗上雕刻着九只鸾凤,每只凤的颜色各不相同。

        玉钗上还雕刻有玉儿两字。是东昏侯萧宝卷送给宠妃潘玉儿的。

        若是论辈分,他得称杨贤妃一声姑母。杨贤妃十分喜欢这件饰物,经常佩戴。

        公元836年正月初一,文宗御宣政殿受朝贺,大赦天下,改元天成。

        文宗服衮服,太乐令令撞黄钟之钟,奏太和之乐。文宗登临御座南向而坐。

        通事舍人引领公王以下及诸方客使依次就位,侍中上前承诏,群官、客使跪拜。

        宣旨说‘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群官、客使再拜,手舞足蹈三呼万岁。

        户部尚书跪奏诸州贡物,礼部尚书跪奏诸藩贡物。最后侍中前跪奏称“礼毕。”

        文宗降座,太乐令令撞蕤宾之钟,奏太和之乐。

        通事舍人引领东西面位者依次出,藩客先出。文宗在宣和殿大宴朝臣及诸方客使。

        有诗云曰;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换了新年号,新年新气象。

        杨贤妃和王德妃伴君左右。王德妃是太子李永生母,中上之姿。

        杨贤妃头戴九凤鸾钗,盛装靓服。贤妃姿容美艳,顾盼神飞,越发衬的德妃姿色平庸。

        太子李永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年,上前跪拜“恭祝父王母妃圣体安康。”

        看到太子小小年纪进退有据,谦逊有礼,文宗心里宽慰,放柔语调“太子平身。”

        德妃目光温柔注视儿子。文宗拍拍德妃的手臂,德妃报以甜甜的笑容。

        温柔的目光,甜甜的笑意,使那张中上之姿的脸庞,多了几分圣洁的美感。

        杨贤妃盛宠多年,无所出,这本是她心病。如今冷眼看着三人,父慈母爱子孝其乐融融。

        自己坐在一边,是天伦之乐的局外人,心里打翻五味瓶。

        文宗起驾,携手德妃回常宁宫。文宗有多久没有留宿常宁宫?德妃已经记不起来。

        杨贤妃入宫之前,文宗时常在常宁宫歇息。

        尤其李永出生后,文宗子嗣单薄,他又及重视皇子培养的。李永三岁,他就嘱咐宰相为鲁王延请老师。

        鲁王四岁时文宗亲自考校元亮,元亮是小吏出身,经史通略他懂什么?三两句文宗就把元亮烤糊了。

        为此文宗大发雷霆,直接责问宰相“鲁王可以教育,延请应该是士大夫中的贤者,怎么找来元亮这种人教育太子?”

        把元亮打了一顿撵出去。亲自挑选户部侍郎庾敬休为太傅,太常卿郑肃兼长史,户部郎中李践方兼司马。这几人皆是贤德之士。

        王德妃性子沉静,她是高门大户出身,按照女性立身之本德容言工教育出来的。

        在文宗眼里就是有些闷。尤其让千伶百俐的杨贤妃一比,王德妃就是块无趣的木头。

        文宗到常宁殿,例行公事的成分多。再者也是看在李永面上,母凭子贵。

        因为李永的关系,两人才没有发展到形同陌路。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母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这些年王德妃心也凉了。二十多岁青春女子,被丈夫冷落多年。

        如果她不想整日以泪洗面,那就让自己的心迅速的衰老下去。不是心如止水,是心如死灰。

        文宗是天下子民的皇帝,是后宫嫔妃们的夫君,而她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员而已。

        当年年少清纯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