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钏逐波江水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六章当朝天子(1/2)
        当朝天子李昂未及弱冠,荣登大统。兄长李湛即唐敬宗,在位仅仅两年时间,因为打夜狐,游玩过度,荒废朝政丢掉性命。

        父亲唐穆宗喜欢游猎宴饮,服食丹药以求长生,长生未能求到,却为此搭上性命英年早逝。

        文宗和父兄截然不同。他幼时温良恭谨,尤其喜欢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不喜游宴玩乐,对父兄行事并不赞同。想当年刘克明等宦官欲要拥立绛王李悟为帝。而王守澄等宦官则选择拥立江王李昂为帝。

        皇帝的废立竟然掌握在宦官手中,岂不是大唐的悲哀吗!最终江王李昂胜出,绛王李悟一方失败。成王败寇,绛王李悟,宦官刘克明等一干人被杀。

        喋血的政变,以失败者血祭收场。高大巍峨的皇城内,每一块青砖灰瓦都浸没政变者的鲜血。踩着对手的尸骨走向金鸾宝座,惨烈的争斗场面,少不了宦官推波助澜,沾满鲜血罪恶之手。

        唐文宗少年天子雄心万丈,他要开创一代盛世,扭转奢靡颓废局面。他初登大宝,放出三千位宫女,放出五坊鹰犬。

        头半夜处理朝政,后半夜挑灯夜读。宵衣旰食孜孜不倦。每当策试进士常常自拟题目,举试文人的作品,亲自披览吟咏,终日忘倦。

        文宗尽管是宦官一手扶持上位,但他对宦官却是深恶痛绝。他的父兄皆是被宦官谋害,甚至他的皇爷爷英明神武的唐宪宗都没能逃脱宦官毒手。文宗自打坐上御座,从没放弃过铲除宦官势力的执念。

        文宗曾与丞相宋申锡谋划铲除宦官。老臣宋申锡不顾个人安危,联系当时的京兆尹王璠,意欲秘密行事鸠杀王守澄等宦官。王璠将计划透露给郑注,而郑注是王守澄引荐给皇上。计划自然落到王守澄手里。

        王守澄、郑注等罗织罪名,诬陷丞相宋申锡和漳王李凑意图谋反。文宗中计,流放宋申锡,贬责漳王李凑为巢县公。

        当时文宗盛怒之下想立即斩首宋申锡,左散骑常侍崔玄亮跪拜哭泣道“处决一个百姓要谨慎,处决一个丞相更要谨慎。”

        文宗重新召集宰相商议,牛僧孺说“位极人臣无非就是宰相,宋申锡已经是宰相。就算谋反成功,他仍然只能是宰相。他谋反图什么呢?他肯定没有谋反。”

        铲除宦官计谋失败,还搭上一位皇弟一位老臣。文宗是窝火加窝囊。文宗坐上御座才深刻体会,什么叫孤家寡人!

        他上有皇叔,下有皇弟,人家都溜边走,不往政事里掺和。有一个倒是掺和进来,但以谋反罪被贬责。

        文宗的后宫嫔妃一个手指头就能数过来。他崇尚先祖唐太宗的丰功伟绩,常常诵读《贞观政要》。他勤于政事,自然不会沉湎女色。

        文宗披阅奏章常至深夜,后宫嫔妃常被冷落。即便是他宠爱的杨贤妃,亦不能常见天颜。

        清明时节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文宗没这个雅兴,他正在寝殿孜孜以求地披阅奏折。内侍马元亮禀报,“陛下,兵部郎中,知制诰、翰林学士李训求见陛下。”文宗颌首。

        “传李训觐见。”马元亮下台阶相迎,李训与马元亮把臂而行,“上次的老君眉公公可还喝得习惯?”“汤色翠绿,清亮匀整,香气清纯,底蕴浓郁。老奴喝了这茶,感觉肠胃都清爽利落。”

        到了殿门口,马元亮先自悄无声息迈进门去,李训跪下拜道“微臣李训叩见陛下。”“爱卿快快平身。”文宗从奏折堆里抬起脸,伸手示意。

        马元亮悄无声息地躬身退出,轻轻地合上殿门,命令两个心腹小太监在门口守着,“任何人要求见陛下,先来通知本内侍监。”他告诫小太监,然后自己到一旁偏殿等候传召。

        李训进士出身,是朝廷大臣李逢吉的侄子。身材魁梧素有辩才。李训早年曾经胁迫过左金吾兵曹茅汇,让他诬陷宰相李程与袁王府长史武昭合谋,欲要刺杀叔父李逢吉,但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