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音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六章 自制小样(1/3)
        “难不成我还得先自学个英语?”

        看着满目的英文和图标,雷云只感觉一个头有两个大。

        “file?”

        尝试性的将光标挪动到这个选项上,顿时哗啦弹出来十几个条目,有的条目旁边还有个向右的小箭头,光标点上去,又出来一大堆完全看不懂的子条目。

        “这都是什么啊。。”

        雷云一看这阵势差点就准备放弃了,这也太难了吧,根本就看不懂怎么操作啊??

        不光是英文看不懂,还有非常多的专业图标,雷云压根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尝试性的随便点点,又弹出很多同样看不懂的窗口,有的类似于调音台样式,点一点,拉一拉,也不知道这些操作是代表什么意思。

        “难道就没有中文汉化的吗?”

        雷云不信邪的搜来搜去,这才无可奈何的发现,不管是哪一款软件都是纯英文的,目前还没有针对哪个软件的汉化版。

        可能中国的电子音乐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发展,自然不会有人去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有没有什么教程之类的啊?”

        想了想,打开微信又看了看,雷云强行压下那股想打退堂鼓的念头,锲而不舍的继续搜着。

        “哎,还真有?”

        不仅有,甚至还有很多,有视频网站的,也有论坛的,还有贴吧的。

        但大部分都是英文,有的有中文翻译,有的还是纯中文的教程,雷云逐个点开对照着学习,配合着教程还有翻译软件,总算对软件慢慢熟悉了起来。

        事实证明,很多事情只要你真正想做,就肯定会有办法。

        唯一能够阻挠你的,只有自己那颗不坚定的心。

        “这还挺有意思的啊。。”

        不知不觉一下午就这么眨眼而过,雷云的肚子有些咕咕作响,但他恍若未闻。

        一下午的学习和研究,最起码勉强知道了怎么去进行简单的操作,一些使用频次比较高的单词甚至都记住了是什么意思。

        更重要的是,原本感觉无比遥远的音乐创作,其实真正了解了之后,好像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和困难。

        电子音乐其实是由很多部分组成拼接起来的,一整首电子音乐其实就是一个整体的音乐工程。

        一个音乐工程是由很多个音轨组合起来的,一般来说先确定一个主旋律的音轨,这个主旋律构成了整首歌曲的骨架。

        然后在合适的地方上,添加一个鼓点的音轨,两个音轨相结合,就有那么点意思了。

        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可以搭配一个电子合成器做出的和弦进去,丰富一下旋律。

        再搭配一个电子声的背景音,使得整个曲子不会那么单调,然后再加一些过渡声、特效声,对某一段旋律进行衬托、过渡。

        这其中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音轨,这些音轨在制作人的编排下,妥当的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工程。

        一首成熟的电子音乐,其背后的音乐工程是非常复杂和庞大的,看起来密密麻麻,各种各样的音轨叠加,每一个音效、旋律、音色都是经过制作人的精心考量。

        当你按下播放键时,这些独立的音轨就如同交响乐团一般,在制作人的指挥棒下,奏出完整的电子音乐。

        当然,创作一首电音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这些制作人被称之为艺人而不是工人。

        就是因为他们做的是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堆砌,每一个灵感和创意,每一段和弦和旋律,各种效果的修饰和搭配,甚至每个音色的调制和使用。

        都是经过制作人的反复调试,精心考量,都是智慧的结晶,同样的音轨文件,给到另外一个人手里,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