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帝的绝世仙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八章 恨铁不成钢啊(1/2)
        却说李然的官轿穿过城北夜市时,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了一阵喧哗声。

        掀开轿帘一看,便看到二十来个身穿官服,腰悬金刀的城防卫兵,正气势汹汹的围着一名面容冷峻的布衣少年。

        “这些个江湖武者,平日性子惯得也忒野了,如今敢在天子脚下撒泼,哼,有好果汁吃么?”

        领头的抬轿太监吐槽道。

        “诸位公公,咱们绕道走吧,我家里还有急事呢。”

        李然皱了皱眉,催促道。

        他刚要放下帘子,忽然发现了什么!

        我靠!

        李焕!?

        这小屁孩回来了?

        李然瞪大了眼睛。

        原来,这布衣少年不是别人,正是他这一世的同胞弟弟,李焕!

        刹那之间,百感交集,无数记忆涌上心头。

        关于这位七八年未曾谋面的胞弟,还得从朝廷的武道政策说起。

        大玄王朝以武立国,历届女帝皆是身负皇家秘功的武道强者,深知武者的力量,对于一个王朝的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朝廷对于民间武者的管理尤为重视。

        为了加强对江湖势力的管控,大玄历281年秋,朝廷在帝国中心沧州,设立了一个特殊机构“圣武院”,并册封一名「武圣」,七名「武爵」坐镇于此,同年,又制定了独立于大玄律法的《武律》,以约束天下武道秩序。

        至此,民间各武道世家的宗氏变动,各大门派的重大事宜,比如掌门更迭、武林大会之内的,皆需要跟圣武院报备。

        这项举措,在李然现在看来,其实跟前世的“民zu区域自治”有几分相似,朝廷在给予武者诸多政策优待的同时,又在宏观上进行着把控,用武人治理武人,的确缓解了许多矛盾。

        在这样的制度下,大玄开国数百年来,一直平安无事。

        直到一百多年前,史上最强武圣南宫无忌,暗中联络十大武道世家,八大宗门,密谋造反,若不是当时在位的“光霁女帝”慧眼如炬,先行采取行动,恐怕“女帝”这个词,将在中州永远成为历史。

        历经这次事变,光霁女帝痛定思痛,在圣武院中设立了一个“武学监”,地位与传统最高学府“国子监”持平。

        从此以后,每隔几年,朝廷都会通过抽签的方式,在全国的官员之中,征调他们的后代,强制送入“武学监”修习武道。

        美其名曰,打造新科“武圣”,但很明显,此举既是为了监控圣武院,也是朝廷为了培养自己的武道力量。

        终于到正题了。

        话说李道光这人吧,不仅官运不好,时运更不好。

        这不,全国三万八千名官员,几万分之一的概率,被他给抽中了。

        当初圣武院的“武使”,来到李道光家里“人口普查”的时候,李然才十岁,他这个弟弟李焕才刚满六岁。

        不得不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个说法,在什么时空都是成立的。

        面对不速之客的到来,李然跟夫人,咬牙一合计,将次子李焕藏了起来,并谎称失踪,让体弱多病,大概率废材的长子李然去参加测验。

        没想到啊,他们套路深,李然的套路更深!

        出于自保,这小子竟然跟武使说出了弟弟的下落!

        要知道,官员蓄意隐瞒实情,不配合武使测验,可是杀头的重罪!

        所幸的是,李焕在武道测试中,出类拔萃,天资横溢,来访的武使一看业绩来了,心中喜悦,便没将此事上报朝廷。

        于是乎,六岁的小李焕便孤零零的离家南下,从此,李府之中,便只剩下了一位纨绔庸碌的大公子。

        虽然那时的自己,还不是自己,但李然至今忘不了,分别前夜,弟弟李焕那失望无助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