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沟里的榨油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一九三章 博览会遇鲁花副总(1/2)
        奥省九龙塘会展中心,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工作,张有矿带着自己公司酿造的最好的花生油,出现在了国际食品博览会的现场。

        他们公司的展台位置不大,只有大约四平米的样子,会费是一万块钱。在参展的总共一万多家公司里面,万家香的展台位于会展中心比较靠里的位置。

        说实话要不是张有矿弄了六个员工穿着卡通服在会展中心到处吆喝,发传单,估计也没有几个客商会到他们站台前看几眼。

        这次博览会,参展的花生油企业总共只有两家,除了万家香,就是鲁花。

        而鲁花的展台,位于靠门口的位置,那是相当有利的位置。

        靠门口的展台,一般都安排给了知名的参展公司。

        到2003年的时候,鲁花花生油在小包装市场上,已经呈现出一统天下的局面,占据了市场大约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然了,整个花生油小包装市场也不大,到2003年的时候,也不过40万吨的样子,然后鲁花的年产销量已经达到了20万吨的水平。

        鲁花的年最大产能可以达到一百万吨,但是受制于市场本身的大小和原材料的制约,鲁花的年产量在2003年的时候大约也就二十万吨而已。

        在鲁花参展的第一天晚上,鲁省一家负责食用油进出口贸易的公司,邀请了包括鲁花和万家香在内的总共八家食用油生产公司的参展负责人,一块用餐。

        张有矿身为万家香榨油公司的老总,自然也在被邀请的行列当中。

        宾主就座,张有矿被安排和鲁花参展负责人,鲁花集团一位副总,叫孟晓的中年男子坐在了一块。

        因为大家都是做食用油的,彼此存在着竞争的关系,所以酒场上大家说话都比较小心。

        总共八家食用油公司,其中六家是主要做豆油的,做花生油的主要就是万家香和鲁花。

        每年我国花生油的进口数量是十多万吨,而出口数量却只有万吨左右,而且主要的出口产地就是鲁省,鲁花对于国内花生油出口市场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

        相比较花生油,豆油的价格更低。

        大豆加工花生油,现在普遍采用的是浸出榨油,就是将大豆浸泡在萃取剂里面,一般采用的是六号轻汽油,然后再通过高温提取,经过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等六道工序,将油脂从大豆里面提取出来。

        浸出法生产效率极高,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且经过浸出工艺之后,剩下的豆粕质量高,饲养效果好。同时利用豆粕还可以提取蛋白粉,大幅度提高产值。

        当然了,因为浸出法破坏了油脂原先的结构,变成了无色无味的油脂,味道肯定比不上压榨法榨出来的油,然后就算是再怎么提纯,也会含有溶剂残留。溶剂残留对身体是有伤害的,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当然了,量小的话,那种伤害是可以忽略的。

        今天请客的专做食用油进出口贸易的老板名叫崔军,是个四十岁的中年人,原先在鲁省外贸厅当公务员,后来成立了一家专门做食用油进出口的公司,名叫青阳进出口公司。

        崔军说话很客气,先向大家一一介绍了下,然后彼此都礼貌得点着头,酒席开始之后呢,大家也都相互喝酒接触了起来。

        谈话的时候,张有矿感觉到,鲁花对于自己万家香的排斥。

        临走的时候,张有矿拉住了孟晓的手,然后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孟总,现在花生油的市场份额,在整个食用油市场里面,占据的还非常少非常少,下一步我们万家香,还要跟在鲁花的后面,为了开拓花生油的市场份额,共同努力啊!”

        对于张有矿的诚恳,孟晓皱了下眉头,点了点头,抬头看到大家都向门外走去,然后指着酒店一楼大厅里面的沙发说道“张总,咱们到那边坐下来谈谈